後知後覺:以色列“一直在爲錯誤的戰爭做準備”

以色列花了三年時間,在加沙地帶修建了一條40英里長、最先進的高科技安全屏障,其中的雷達和傳感器旨在檢測是否有巴勒斯坦人偷偷潛入以色列。

但是,在最簡單粗暴的手段下,高科技顯得異常脆弱。

週六,哈馬斯使用推土機和其他最基本的方法,衝破了20英尺高的圍欄。武裝分子乘坐皮卡車或步行通過缺口,對以色列南部發起正面攻擊。

後知後覺:哈馬斯的“聲東擊西”

直到週六之前,以色列官員都普遍認爲,在提振加沙經濟的政策下,哈馬斯領導人無意發動跨境襲擊。然而,哈馬斯週六發起突襲,動用了導彈、海軍艦艇、無人機和武裝戰鬥機,最遠到達了距離以色列邊境20多英里的奧法基姆市。

以色列國際反恐研究所研究員阿維·賈格爾(Avi Jager)表示,以色列軍方“一直在爲錯誤的戰爭做準備”。因爲以色列最近的注意力集中在約旦河西岸,在那裏部署部隊鎮壓巴勒斯坦武裝叛亂。軍事分析人士稱,以色列情報部門一直在警惕來自北部地區和真主黨(哈馬斯的黎巴嫩盟友)的戰爭威脅。

週六襲擊之前,哈馬斯煽動的西岸暴力事件激增,使局勢變得更加複雜。華盛頓智囊團捍衛民主基金會的馬克·杜博維茨(Mark Dubowitz)表示,現在看來,約旦河西岸暴力事件激增是精心策劃的舉動,目的是聲東擊西。

據以色列媒體報道,6月,以色列軍方擴大了西岸的地面營數量,在18個月內從大約13個增至25個,相當於增加了數千名地面部隊。以色列評論人士稱,以方此次之所以反應遲緩,是因爲太多的軍力駐紮在了約旦河西岸。

6_2310101210195251.png

以色列的先進技術反而拖後腿?

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和平談判代表丹尼爾·利維(Daniel Levy)表示:“儘管以色列擁有先進的高科技、武器裝備、間諜軟件和世界知名的情報機構,但還是遭受了戰略意外。”

長期以來,以色列一直致力於獲得相對於敵人的技術優勢,很多人甚至認爲以色列是首個在上世紀60年代研發出核武器的國家,但過去20年終,軍方加速了向先進空中、國防和情報系統的轉變。以色列領導層開始相信,對安全的主要威脅不再是地面入侵,而是火箭彈和真主黨和哈馬斯等組織帶來的非常規威脅。

以色列國家安全顧問雅科夫·阿米德羅爾(Yaakov Amidror)表示:

“畢竟,你必須做出決定:是否投資技術……而投資技術意味著減少其他領域的資金。”

隨後的軍方領導人接過接力棒,將其轉變爲更加靈活、更加註重技術,大量投資於情報、網絡和防禦能力。它於2011年部署了針對短程火箭的“鐵穹”系統,並投資開發其他系統來應對遠程導彈。以色列信號情報部門(也被稱爲“8200”)成爲軍方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部門之一。

然而,週六的突襲是自1973年贖罪日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邊界破防事件,也清楚地表明,以色列軍隊將重點轉向網絡、情報收集和先進武器反而帶來了侷限性。武裝部隊對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地面攻擊感到措手不及。

以色列國防軍地面部隊長期被削弱

2015年,軍方甚至開始制定一項改革計劃,裁減作戰部隊和預備役人員,士官人數減少10%至4萬人,男子義務兵役期縮短4個月至32個月。

特拉維夫國家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科比·邁克爾(Kobi Michael)說,這是“以色列國防軍地面部隊被削弱的一個長期過程。”

2014年,哈馬斯通過在牆下挖掘的隧道網絡從加沙向其領土發動襲擊,震驚了以色列軍方。隨著以色列在加沙發動地面行動摧毀隧道,雙方爆發了長達50天的衝突。

作爲回應,以色列軍方再次求助於技術。它開始開發一種名爲“障礙”的系統,可以幫助檢測隧道,後來又推出了邊境圍欄系統。當時的以色列國防部長本尼·甘茨(Benny Gantz)表示,隔離牆在加沙周圍築起了一道“鐵牆”,保護以色列人免受哈馬斯武裝分子的侵害,就像著名的反導彈系統“鐵穹”保護他們免受火箭襲擊一樣。

而隨著以色列軍隊走向更高技術,在敘利亞內戰中戰鬥了十年的哈馬斯和真主黨開始變得更像常規軍事敵人,而不僅是鬥志旺盛的“叛亂分子”。控制加沙地帶十多年的哈馬斯建立了密集的地下基地,作爲未來衝突的指揮和控制中心,並且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變得更加準確。

現在,以色列軍方正準備在加沙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這一次,以色列將不得不更多地依賴步兵和常規炮兵,並且可能會陷入巷戰和城鎮戰。這對以色列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