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事件2.0”?歐洲又一條天然氣管道疑被蓄意破壞

在著名記者和普利策獎得主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透露美國在2022年9月的“BALTOPS 22”北約軍演期間,以祕密行動的名義炸燬了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數月後,又一條海底天然氣管道據稱遭到了攻擊,這次是連接芬蘭和愛沙尼亞的管道。

芬蘭和愛沙尼亞的天然氣系統運營商Gasgrid Finland和Elering在上週日凌晨發現了一處“異常”的泄漏。新聞報道稱,愛沙尼亞海軍於週一開始使用設備對管道進行勘測,而芬蘭安全和情報局也將參與調查。

6_2310111305118261.png

儘管芬蘭運營商在週一沒有給出涉嫌泄漏的原因,但芬蘭官員在一天後表示,他們對泄漏事件的調查將以蓄意破壞爲前提。芬蘭《晚報》和瑞典公共廣播電臺援引芬蘭政府消息稱:愛沙尼亞-芬蘭海底天然氣管道遭到蓄意破壞

西方媒體很可能會將責任歸咎於俄羅斯,就像他們在2022年9月對連接德國與俄羅斯廉價天然氣的北溪海底管道發生爆炸後所做的那樣。2023年初,記者西摩·赫什在他的首篇Substack文章中發佈了一份爆炸性報告,稱美國在“BALTOPS 22”北約軍演的幌子下,執行了一項祕密行動,炸燬了俄羅斯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截至上個月,距離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已經一週年,他當時又發表了一篇名爲《關於北溪一年的謊言,涉及動機。美國的動機是什麼?》的文章。

他的消息來源告訴他:拜登政府炸燬了管道,但此舉與贏得或阻止烏克蘭衝突的關係甚微。這是因爲白宮擔心德國會動搖並重新打開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閥門,而德國和隨後的北約出於經濟原因會受俄羅斯及其廣泛且廉價的自然資源的影響。隨之而來的是最終的擔憂:美國將失去其在西歐長期以來的主導地位。

芬蘭和愛沙尼亞的海底管道被破壞後,外媒稱:“芬蘭必須完全依賴浮動液化天然氣終端供應,而愛沙尼亞開始從拉脫維亞接收管道天然氣。”該管道泄漏的消息使美國和歐盟天然氣價格上漲。歐洲TTF天然氣期貨連續第二日出現超10%的漲幅。

6_2310111305179052.png

雖然關於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泄漏事件還沒有得出結論,但此時正值北半球的冬季臨近。好消息是,歐盟的天然氣儲存量遠超過了每年這個時候的正常水平。

6_2310111305179673.png

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在上半年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超過了全球其他任何國家,而且大部分液化天然氣出口最終流向了歐洲。

6_2310111305180144.png

6_2310111305180615.png

那麼,如果歐洲的能源獨立性或來自俄羅斯的廉價供應受到干擾,誰會從中受益呢?毫無疑問,不是俄羅斯,儘管企業媒體喜歡宣揚這一點。相反,受益的是美國的能源工業複合體以及華盛頓。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