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加入“商品貨幣”俱樂部,全球市場“瑟瑟發抖”!

橋水基金前首席投資策略師麗貝卡·帕特森(Rebecca Patterson)撰文稱,隨著經濟的發展,資產價格之間的關係可能會發生變化,而且往往以一種悄然的、漸進的方式發生變化,從而讓投資者措手不及。

這正是美元和石油價格面臨的情況。兩者歷史性的“新”關係正在日益波及全球經濟和市場,使新興市場石油進口國處於一個特別不利的境地。

美元與石油價格的“新”關係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這是美國石油領域多年研究和創新的結果。新的生產技術,特別是水力壓裂和水平鑽井,幫助美國從2017年起從天然氣淨進口大國轉變爲天然氣淨出口國。從2019年開始,美國總體上也成爲能源淨出口國。去年它還成爲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

美國轉爲這些關鍵商品的淨出口國意味著美元加入了“商品貨幣”俱樂部。如今,與加元或挪威克朗類似,油價上漲改善了美國的貿易條件,併爲美元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不過,與其他“商品貨幣”不同的是,美元在全球貨幣市場中的巨大作用意味著其強勢會產生巨大的、且往往不受歡迎的全球影響

具體來說,如今美元與石油價格的關係對能源進口國,特別是新興經濟體來說意味著更大的痛苦。較高的石油價格導致它們面臨更高的進口成本,而強勢美元削弱了本國貨幣,增加了通脹和金融穩定風險。

在最近一輪漲勢中,布倫特原油自6月底以來上漲了20%以上。除了需求強勁的影響外,也許更重要的是,人們越來越認爲供應將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受到限制,沙特帶頭將自願減產期限延長至今年年底以支撐價格。油價上漲之後,美元也隨之走高。據外媒報道,7月中旬至10月中旬,衡量美元對一籃子主要貨幣的匯率表現的美元指數上漲了6%以上。

當然,貨幣走勢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貿易條件只是其中之一。就美元而言,其近期走強也反映了對油價上漲可能導致通脹降速慢於此前預期的擔憂,進而增加了美聯儲在更長時間內維持較高利率的壓力。

6_2310161710330411.png

能源價格上漲、美國利率上升和美元走強組成的“三重奏”,是許多國家目前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對於亞洲能源進口國來說尤其如此。

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淨進口國之一,9月份韓國消費者價格漲幅創五個月以來最大漲幅,主要是受到大宗商品價格的推動。雖然該國央行仍維持政策利率穩定,但在阻礙本已疲軟的製造業的同時,韓國央行官員們更關注的是降低通脹。他們採取的措施包括:定期干預,以防止韓元貶值和進口成本增加。據外媒數據,就在上個月,儘管韓國央行消耗了約4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佔總儲備的1%),但韓元兌美元匯率仍下跌了約2%。

雖然投資者在考慮國家風險敞口時應考慮美元與石油價格之間不斷演變的結構性關係,但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兩者的相關性在較短的時間內仍然會發生變化,具體取決於這兩種資產各自的主導因素。儘管當前市場的討論重點是石油供應,特別是考慮到中東地區可能出現更廣泛的混亂,但如果全球貨幣政策收緊的延遲影響更大,那麼未來的焦點可能很容易轉向需求下降。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油價下跌雖然可能損害美國的貿易條件,但可能不足以持續地、實質性地削弱美元。從歷史上看,同樣重要的是全球投資者是否將更大的衰退風險視爲增加美國國債等流動性美國資產敞口的理由。

在經濟低迷時期,此類購買往往有助於支撐美元。也就是說,對美國政府功能失調和債務狀況可持續性的擔憂意味著投資者應該警惕另一種潛在的結構性關係變化,即經濟週期和美國國債需求之間關係的變化,美元將反映這一結果。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