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借貸成本或更高!高利差下兩大行仍發債130億美元

在公佈第三季度財報後,富國銀行和摩根大通牽頭進軍美國投資級債券市場。據知情人士透露,富國銀行分兩部分發行了60億美元的債券,而摩根大通則分三部分發行了72.5億美元的債券。

富國銀行第三季度的淨利息收入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並因繼續受益於利率上升而再次上調了全年指引。與此同時,摩根大通公佈的季度淨利息收入再創歷史新高,並提高了今年的預測。

本月迄今,美國公司已籌集221.5億美元,通常是通過發行債券、股票或其他融資工具來實現的,以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

但是,這個金額遠低於預計的850億美元,部分原因是因爲企業在發佈季度財報前通常會進入"earnings blackout"期,即不允許進行大規模的融資活動。

預計大型銀行將保持觀望,因爲它們短期內資金充足,而且借貸成本仍然很高。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截至週五,金融機構債券的平均利差爲145個基點,比更廣泛的高等級債券指數的利差寬21個基點。銀行仍然選擇借貸,可能表明它們預計未來借貸成本會變得更高。

彭博資訊分析師阿諾德·卡庫達(Arnold Kakuda)表示,兩家銀行週一的債券發行可能是因爲需要滿足總損失吸收能力的要求,這個所謂的TLAC規則要求銀行在其控股公司水平上持有一定數量的債務,可以在銀行陷入困境時下轉換爲股權,以保持償付能力。

卡庫達表示,富國銀行和摩根大通受到新規定的影響最大,這將影響它們的債務盈餘。

“儘管借貸成本較高,但處於監管要求,大銀行仍需要補充符合條件的紓困債務……銀行也提高了貸款收益率,但隨著貸方提高存款成本,淨息差可能已見頂。”

瑞銀集團(UBS Group AG)金融信貸部門分析師羅伯特·斯莫利(Robert Smalley)表示,大型銀行最近的盈利支撐了信貸利差,這可能會導致未來更多的債券發行。他也認爲,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債券發行,畢竟高盛和花旗集團都沒有在2023年發行10年期的債券。

他補充說,投資者還繼續對大型銀行發行的債務感興趣,因爲它們被認爲是金融部門信貸的避風港。今年迄今爲止,供應不足一直是金融部門債券回報率的一大推動因素。

埃裏克·貝因斯坦(Eric Beinstein)和納撒尼爾·羅森鮑姆(Nathaniel Rosenbaum)等摩根大通信貸策略師週一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隨著更多銀行發佈業績報告,債券發行活動可能會增加。

該行金融部門分析師卡比爾·卡普里漢(Kabir Caprihan)預計,到今年年底,大銀行的債券發行量可能會共計達到240億美元。其中,財報公佈後的發行量將達到160億至200億美元。分析師寫道:

“如果事實證明這一點是正確的,那麼供應狀況不會有太大改變,而且可能有助於縮小金融業與非金融業的利差。”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