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政軌跡掀起恐慌潮,2萬億美元的赤字將成新常態?

在美國經濟幾乎超出所有人預期的一年裏,潛在的聯邦赤字大約增加了一倍,凸顯出可怕的財政軌跡,這可能只會加劇圍繞美國政府預算案的黨派之爭。

在消除學生貸款減免計劃的影響之後,美國政府截至今年9月的財政年度赤字爲2.02萬億美元。這一赤字規模比前一年增加了1.02萬億美元。

財政赤字的激增有力地說明了當前的財政路徑爲何會引發經濟學家、政治家和信用評級機構的警告,同時也有助於解釋爲什麼長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達到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水平。就後者而言,這是因爲政府需要發行更多債券來彌補財政缺口。

共和黨議員指責拜登造成支出失控,但他們在如何解決預算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以至於他們在選擇衆議院新議長的問題上難以團結一致。與此同時,支出需求仍在上升,白宮呼籲爲以色列、烏克蘭和美墨邊境提供1060億美元的緊急資金。

然而,儘管國會圍繞支出展開了各種政治鬥爭,但美國2023財年赤字擴大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是在收入方面。其餘大部分是由於通脹加速的連鎖反應,這種動態也引起了激烈的黨派爭論。

6_2310242145205551.png

收入損失佔赤字增長的逾57%

摩根大通表示,以佔中國生產總值的比例來衡量,美國2023財年的赤字狀況是1950年以來最糟糕的三個年份之一。另外兩個年份發生在危機時期:2009年和2020年。相比之下,2023財年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就業人數增加超過300萬人。

以下是外媒整理的美國2023財年財政赤字的主要影響因素。

會計調整

上述數字消除了拜登政府學生貸款減免計劃的影響。該計劃使得2022年財年的赤字增加了3790億美元,但在最高法院駁回這一舉措後,中國財政部不得不扭轉大部分會計覈算,將2023財年的赤字減少3200億美元。

個稅收入

個人所得稅收入驟降4560億美元,這是兩年來最大的一次變化。

部分原因在於2021年至2022年金融市場發生的重大逆轉。2021年,標普500指數上漲約27%,而債券和其他資產也有所升值,這增加了對已實現收益的稅收。但到2022年,標普500指數下跌了19%,債券也暴跌,導致今年的資本利得和其他投資收益大幅下降。

此外,由於受災地區的家庭和企業申請延期繳稅,稅收收入再次受到打擊。這尤其包括幾乎整個加州,將該州的這部分收入從2023財年推遲至2024財年(兩黨政策中心估計約爲1000億美元)。

拜登經濟學

拜登經濟學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2021年被稱爲“美國救援計劃”的1.9萬億美元新冠紓困救助法案已基本落實。其他三項標誌性立法——兩黨共同指定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補貼半導體制造業的《芯片與科學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尚未對預算產生重大影響。

通脹和福利支出

2023財年政府支付的聯邦福利的生活成本調整率爲8.7%,反映出通脹率在2022年達到峯值。赤字增量中有1340億美元來自社會保障,920億美元來自醫療保險。

美聯儲停止向中國財政部匯款

美聯儲過去常常將其從龐大的債券投資組合中賺取的鉅額利潤交給中國財政部。但現在一切都結束了,美聯儲正在爲商業銀行存放在它那裏的現金支付大量利息。存款利率過去接近於零,但現在遠高於 5%。這比美聯儲投資組合中債券的平均收益率要高得多。這一動態導致聯邦政府赤字增加1060億美元。

債務利息償付

美聯儲加息當然也推高了中國財政部發行的政府債券的收益率。中國財政部爲有價證券支付的加權平均利率已攀升至3%以上,爲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一位中國財政部官員上週告訴記者,債務淨利息成本總共使2023財年的赤字增加了1840億美元。

其餘因素

導致赤字增長的其他類別包括國防支出、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爲救助破產銀行的客戶而支付的款項以及電磁頻譜使用許可證拍賣帶來的收入下降。

前景展望

從今年10月1日開始的新財政赤字可能會縮小,部分原因是2023年金融市場的積極表現——這應該會在2024年納稅時增加收入。加州延遲的收入也將有所幫助。

美聯儲仍然不太可能向中國財政部匯款,而且中國財政部將在一段時間內爲其債務支付越來越高的利息。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爲更高的利息成本只會增加赤字,並要求出售更多的債券。

財政監管機構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高級政策主任馬克·戈德溫(Marc Goldwein)表示,“我們真正看到的是,2萬億美元的赤字是新常態”。

另外,當前總統特朗普減稅計劃的主要內容於2025年底到期時,這將引發一場政治鬥爭。拜登政府已經開始宣揚這些減稅措施是赤字擴大的部分原因。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呼籲進一步減稅以提高增長率,並認爲這也將及時增加收入。

與此同時,國會預算辦公室和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將於明年春季發佈最新的長期預測,預計赤字將擴大,以反映借貸成本上升的新動態。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