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六年來首次季度虧損,都是收購瑞信惹的禍?

瑞銀公佈了近六年來的首次季度虧損,因爲該銀行承擔了收購前競爭對手瑞信的成本。

財報顯示,瑞銀上季度錄得7.85億美元的淨虧損,高於分析師預期的4.44億美元,因爲瑞銀承擔了與收購瑞信相關的22億美元成本。剔除收購相關成本後,瑞銀實現稅前利潤8.44億美元。

另外,集團總收入爲117億美元,比第二季度的95.4億美元增長23%;衡量銀行流動性的CET1資本率爲14.4%,與上季度持平。

瑞銀還成功爲其財富管理業務帶來了220億美元的淨新增資金,並提供有吸引力的利率,努力贏回在收購後立即撤回資金的客戶。

首席執行官塞爾吉奧·埃爾莫蒂(Sergio Ermotti)表示:“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樂觀,因爲我們建立了一個更強大、更安全的瑞銀集團,我們在三月份被要求穩定金融體系,我們所有的主要利益相關者都可以爲此感到自豪。”埃爾莫蒂在瑞銀同意接管瑞信後幾天內重新掌舵,他將於明年公佈合併後業務的新戰略。

瑞信目前作爲瑞銀集團的子公司運營,並將於明年合法地與更大的集團合併,該公司表示,預計通過退出貸款和結束其去年與美國另類投資管理公司Apollo合作簽署的投資管理合同,第三季度將損失至少22億美元。

從整個集團來看,瑞銀吸引了330億美元的淨新增存款,其中三分之二來自瑞信客戶。

合併後,瑞銀財富管理高管曾面臨留住兩家銀行大客戶的壓力,尤其是在中東,那裏的幾位關鍵客戶經理已經投奔競爭對手。

財報還顯示,瑞銀投行業務第三季度虧損2.3億美元,主要是由於全球市場收入下降和運營成本增加50%(主要與整合有關)所致。

此前,在8月底公佈的年中業績中,瑞銀公佈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季度利潤,幾乎完全是由與瑞信收購相關的290億美元會計收益推動的。

自3月份同意救助瑞士信貸以來,瑞銀集團股價已上漲26%,至21.85瑞郎(24美元),並在9月份觸及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高點。今年夏天,瑞銀表示不會依賴納稅人的錢來完成交易,股價因此受到提振。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