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行長:退出寬鬆可能不需要這項硬性要求

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週三表示,央行不一定需要等到經通脹調整後的工資增速轉爲正值後才能結束超寬鬆貨幣政策。

植田說,“當積極的工資-通脹週期開始時,實際工資可能會實現增長。但就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將維持多久而言……在做出決定之前,實際工資增速不一定要變爲正值。”

植田告訴議會,“如果我們認爲未來實際工資有很大可能性轉爲正增長,這可能足以決定是否繼續維持收益率曲線控制(YCC)和負利率。 ”

植田補充稱,進口價格上漲的傳導效應必須消散,同時工資和通脹需要同步上升,日本央行纔會考慮退出超寬鬆政策

分析師預計,由於工資增速未能趕上物價,日本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工資明年將繼續下降。該指標在9月份已經連續第18個月下滑。

6_2311081355217191.png

日本央行一直以來都通過YCC爲10年期債券收益率設定了0%的目標水平,並將短期利率引導至-0.1%,以刺激經濟增長並可持續地實現其2%的通脹目標。

植田再次強調,日本央行決心保持超寬鬆政策,直到近期成本推動型通脹轉變爲更多受強勁中國需求和薪資上漲推動的物價上漲。

“從趨勢通脹的角度來看,距離實現2%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維持大規模寬鬆政策的原因,”植田說。

日本9月核心消費者通脹率達到2.8%,仍高於日本央行的目標,但隨著過去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的影響消散,日本核心消費者通脹率一年多來首次放緩至3%的門檻以下。

在上個月做出的初步估計中,日本央行上調了通脹預測,預計今明兩年核心消費者通脹率將達到2.8%,但到2025年將回落至2%以下。

植田還表示,匯率波動是日本央行在維持其YCC政策時要仔細審視的副作用之一。

在被反對黨議員問及他是否認爲日元大幅下跌是日本央行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副作用時,植田表示,“如果YCC加劇了市場波動,這被視爲該政策的副作用之一。”

YCC因擴大美日利差並導致日元貶值、推高進口成本而受到一些議員的批評。日本央行分別在7月和10月調整了YCC,允許長期利率更自然地上升,以反映更高的通脹。根據植田的解釋,此舉也是爲了應對該政策的副作用,包括引發市場波動的風險。

在上週短暫休整後,美元兌日元再次突破150,交易員曾認爲這一水平將加劇日本當局進行貨幣干預的可能性。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