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市“口頭干預”不管用!這周還要看沙特……

上週歐佩克和國際能源署(IEA)均上調了石油需求預測,原因是中國中國消費創紀錄,且經濟復甦。

然而,原油市場參與者關注的焦點在於美國原油庫存上升、美國原油產量創紀錄、中國中國煉油廠和經濟數據疲弱,以及美國零售銷售數據七個月來首次下降。鑑於負面情緒持續存在,上週四油價跌至4個月最低。這同時也加劇了分析師的猜測,即沙特可能會將其額外自願減產100萬桶的計劃延續至明年初。

沙特和歐佩克都認爲,負面情緒“被誇大”,而當前對經濟的擔憂也“被誇大”。

歐佩克認爲,市場負面情緒有些言過其實,並表示原油市場基本面依然強勁,中國原油進口量將於2023年增加至新的年度紀錄。

此前幾天,歐佩克最大產油國、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特能源部長表示,原油需求持續強勁,並將油價的下跌歸咎於投機者。

IEA在上週的月報中表示,9月全球石油消費繼續強勁,其中中國需求創歷史新高,達到1710萬桶/日。

由於中國月度需求創歷史新高,且美國消費強勁,該機構將2023年原油需求增長預測上調至240萬桶/日,高於10月份預期的230萬桶/日。

據IEA預估,今年240萬桶/日的增長中,中國預計將佔180萬桶/日,這將使全球總需求達到1.02億桶/日。

但路透專欄作家克萊德·拉塞爾指出,今年迄今爲止,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實際原油進口數據顯示,需求可能弱於IEA的樂觀預測。

根據拉塞爾估計,中國今年的需求增長可能更接近歐佩克預測的114萬桶/日。

自10月以來,對中國需求和美國經濟的擔憂一致拖累油價下跌,而夏末沙特開始自願減產後,油價大幅上漲。上週,中國數據顯示,由於煉油利潤下降,以及一些獨立煉油廠用完原油進口配額,10月煉油廠開工量較9月創紀錄的原油加工量有所放緩。

此外,美國零售銷售數據自3月份以來首次錄得下滑,加劇了市場對消費者支出和經濟的擔憂,進一步打壓了市場情緒。

以美國爲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石油供應高於預期,表明明年初市場將出現過剩,併爲沙特和俄羅斯將減產延期至2024年提供了更有力的理由。

OANDA高級市場分析師克雷格·埃拉姆 (Craig Erlam ) 表示,人們顯然對明年的需求存在擔憂,尤其是亞洲地區的需求,歐佩克試圖緩解這種擔憂,但無濟於事。

他補充道,最近的趨勢可能令沙特和俄羅斯不允許其單方面減產在年底到期,而市場可能會逐漸消化這一點。

“到目前爲止,缺乏延長期限的承諾可能反映出不這樣做的願望,但正如我們過去經常看到的那樣,生產商將不惜一切代價支持價格。”

盛寶銀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表示 ,鑑於動量基金的持續拋售壓力,“不能排除油價進一步疲軟的短期風險,但交易員可能會考慮採取額外行動的風險”。歐佩克和非歐佩克成員國將在11月26日的會議上支持價格。

荷蘭國際策略師在上週五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價格疲軟意味著沙特越來越有可能將其額外自願減產100萬桶/日的計劃延長至明年初。這樣做有助於消除預期過剩,併爲市場提供一定支持。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