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年輕人的比特幣罷了

彭博社報道歐洲市場的專欄作家、倫敦海通證券(Haitong Securities)首席策略分析師馬庫斯·阿什沃斯(Marcus Ashworth)撰文稱,週一早盤,黃金創下歷史新高,但隨後又迅速回落。現在,黃金價格比那個轉瞬即逝的頂點低了約6%,與一週前的價格基本持平。“這不是我們所期望的具有千年歷史的嚴肅資產類別會有的行爲,這就是神奇的新時代虛擬代幣的特徵。”

黃金飛上新高,很可能是衍生品市場的止損引發了大量算法買盤,因爲在過去三年裏,黃金一直在衝擊這些創紀錄的水平。現在缺少的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理由來說明爲什麼這種值得信賴的價值儲存工具會突然變得如此值錢,但隨後又未能維持新高。這種變化無常的價格走勢往往會導致趨勢逆轉。

黃金飆高的同時,比特幣也在攀升,週一突破40000美元,達到20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但公平地說,它不僅保持了這些漲幅,而且擴大了漲勢,目前還徘徊在44000美元附近。這裏有一個聯繫,因爲加密貨幣和黃金都被“末日準備者”視爲在普通法定貨幣不再是可行的兌換方式時的救命稻草。用金條換取生存用品,就如同在災難導致電網或網絡癱瘓時能夠獲得虛擬現金一樣重要。這裏的微妙區別在於,前者說的是嬰兒潮出生的“金甲蟲”,後者說的是Z世代的新新人類——他們帶著與生俱來的不同特徵,而且都是終生的。

世界黃金協會將黃金的突然飆升歸因於短期技術性交易。該協會的市場策略師約翰-裏德(John Reade)在一份聲明中說:“長期來看,央行強勁的黃金買盤可能與週一的快速走勢毫無關係。到目前爲止,金融市場對黃金最重要的推動因素將是美元和美國利率市場定價的降息幅度。”

不過,央行無疑是最大的買家。根據Metal Focus的數據,今年央行增加了800噸黃金。中國的購買量最大,累計達180噸,其次是新加坡和印度。但這些數字需要謹慎對待:2009年至2015年間,中國報告的黃金持有量沒有變化,但數據卻顯示在此期間購買了1650噸黃金。同樣,在之前的六年中,中國有五年沒有報告任何購買量。各國央行只是斷斷續續地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交易情況。與比特幣挖礦活動如出一轍,黃金流動之所以不透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保持這種狀態符合主要參與者的利益。

6_2312081125587131.png全球央行黃金淨需求

高昂的黃金價格還減少了珠寶需求。消費者需求通常在11月印度排燈節前回升,並在2月農曆新年前保持強勁。但今年以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已售出超過100公噸的實物黃金,出售量達8%。此外供應在增加,今年的礦山產量增長了6%,達到創紀錄的1267噸。回收量增加了8%,達到近300噸。

6_2312081126001192.png黃金ETF持倉

近年來,黃金大幅走高,最終突破了每盎司2000美元的關口。美元走軟似乎是關鍵因素,由於預期美聯儲未來會降息,美元匯率下跌了3%。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導致金價上漲,這是近期金價上漲最合乎邏輯的理由。許多其他流行的理論,如從美元轉向替代品或加沙衝突,都是巧合而非催化劑。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稱,按通脹調整後的價格計算,黃金與1980年的歷史高點相差20%。根據他們的計算,自1800年以來,黃金每年的實際回報率爲0.3%,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回報率爲3%,美國股票的回報率爲6.8%。事實證明,黃金對沖生活成本上升的效果並不理想。此外,黃金不再對地緣政治危機做出一致的反應。如果油價因中東危機而走低,那麼它就不太可能成爲金價上漲的動力。同樣,“去美元化”概念仍未獲得任何支持。

將黃金的回報率與通脹調整後的債券收益率相比較是一種過於抽象的理論。正如約翰-斯泰佩克(John Stepek)本週在他的Money Distilled時事通訊中寫道:“利率下降對金價有利的反面是,利率上升本應對黃金不利,但事實並非如此(至少沒有達到基於實際利率的模型所暗示的程度)。”

本週黃金先漲後跌的速度應該讓依賴黃金作爲基石的投資者感到擔憂。黃金不再是可靠的避風港。黃金仍然一無所獲,儲存成本高昂,還可能被盜,而且除了看起來漂亮(如果你喜歡的話),幾乎沒有任何實際用途。

雖然加密貨幣的合理性標準還沒有達成 ,但僅僅可以被永遠收藏的黃金並不能作爲一種值得尊敬的投資組合策略。相反,儘管比特幣隱含的“陰謀詭計”讓人無法進行合理的經濟分析,但加密貨幣作爲純粹投機的完美工具,至少還是值得欽佩的

黃金突然出現莫名其妙的走勢,表明它很容易被操縱,不再以可持續投資的方式對經濟力量做出反應。與加密貨幣的兄弟姐妹們不同,大多數黃金持有者已經足夠老,知道最好不要把自己的財務信任寄託在一塊笨石頭上。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