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美聯儲週三突然轉向之後,許多人還在努力理解發生了什麼:在不到兩週的時間裏,鮑威爾從告訴市場“現在下結論說我們已經採取了足夠嚴格的立場或者猜測政策何時可能放鬆還爲時過早”,突然轉而警告說降息時機已經“開始顯現,並且在全球範圍內成爲討論的話題,也是我們今天會議上的討論內容”。
即使是鮑威爾自己的代言人,華爾街日報記者尼克·“尼基泄密”·蒂米拉奧斯(Nick "Nikileaks" Timiraos),在FOMC會議後也感到困惑,並諷刺地評論道:“兩週的時間能帶來多大的變化啊!”
那就讓我們仔細梳理一下12月1日至12月13日期間的兩個星期內到底發生了什麼,據說在這段時間裏“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那兩週內的主要經濟事件包括:12月5日的ISM服務業指數、12月8日的11月非農就業報告、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報告、12月12日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報告。
其中ISM服務業指數明顯超過預期,並且從上個月反彈。非農就業報告表現出色,也較上一份報告有顯著改善,失業率遠低於預期,並且較上一次有大幅下降。這些數據讓那些擔心經濟衰退即將到來的觀察者們放心。但平均每小時收入也比預期更高,這會推高通脹,也反過來改善了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情緒報告,該指數從61.3飆升至69.4,遠超預期的62.0。
至於通脹數據,11月份的CPI高於預期,與美聯儲可能用來證明其鴿派立場的反通脹趨勢相反。最後不妨再補充一個,就是本週四的零售銷售數據,它連續第五次超過預期,證實與美聯儲的預測相反——美國消費不僅沒有放緩,而且據說比華爾街預期的消費還要多。也許鮑威爾在開會時還沒有及時掌握到零售銷售數據,但他肯定可以獲得與美國銀行相同的實時信用卡消費數據,這使得他能夠準確預測週四的零售銷售數據會有多大機會超出預期。
然而,儘管數據出乎意料地變得更強勁、通脹加劇,鮑威爾的言論卻較兩週前出現了一個出人意料的180度轉變,當時的數據普遍比今天糟糕,通脹也較低,他卻堅持鷹派。隨著FOMC向鴿派方向轉變,對市場的影響是深遠的。市場現在預計2024年將會有六次25個基點的降息,第一次降息已經完全定價在3月份。
但降息的原因很重要,很顯然,市場強烈反應的關鍵原因是鮑威爾決定不反對市場對2024年提前(且幅度較大)降息的預期。而且最關鍵的是:儘管FOMC並未排除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但鮑威爾承認FOMC已開始討論何時降息,這是一個巨大的逆轉,與不到兩週前他聲稱“過早”猜測降息的說法完全相反。他表示,委員會尚未確定降息週期,但他確實表示他們不會等到通脹率達到2%纔開始降息,因爲他們不想過度調整。
當然,最近的數據中沒有任何超調風險;如果有的話,數據反而比本月初更強勁,通脹也是如此。因此,假設鮑威爾在12月1日斯佩爾曼學院的爐邊聊天中發表的講話仍然有效,他應該堅定地重申同樣的信息……然而,他卻做了完全相反的事情。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的說法,這基本上削弱了任何仍然指向超過目標的通脹數據的重要性,同時提升了支持通脹正在下降的數據的重要性。《華爾街日報》的尼克·蒂米拉奧斯在推特上表示,鮑威爾說有些成員甚至在會議進行到一半時改變了主意,因爲(低於預期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出來了。但是,即使是一年級的金融分析師也知道,PPI最重要的衡量指標是商品輸入成本,即石油、汽油、食品等等,這些都是美聯儲在其首選通脹衡量指標核心PCE中堅決避免的項目。
因此,出現了一個令人困惑的畫面:早前,儘管手頭的數據較弱,鮑威爾表示談論降息還爲時過早,然而不到兩週後,隨著數據變得更強勁且通脹超出預期,鮑威爾卻突然180度轉變立場,更令經驗豐富的交易員感到震驚的是,據說美聯儲現在正在關注那些在通脹飆升時竭力避免的事情(PPI)。
或許根本就沒有什麼謎題:也許過去兩週發生的事情與經濟數據、美國消費者狀況或通脹有多嚴重無關,而完全與越來越憤怒的白宮的電話有關。儘管有“拜登經濟學”的奇蹟,最新的民意調查數據顯示拜登在與特朗普的競爭中處於最大的劣勢。於是白宮可能與美聯儲主席進行了私下談話,明確表示如果美聯儲結束其緊縮政策並告知市場即將降息,這對每個人都是最有利的。這無疑可以解釋爲什麼儘管預計2026年的聯邦基金利率保持不變在2.875%,美聯儲卻出人意料地決定將完整的降息旅程從非選舉年2025年拉到了2024年選舉前。
聽起來像胡說八道?美聯儲是無黨派的,它絕不會屈服於政治壓力。恐怕這句話纔是胡說八道,正如《紐約時報》都用1965年的軼事來提醒讀者。該軼事講述了前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與當時的美聯儲主席威廉·麥切斯尼·馬丁之間戲劇性的對抗。當時馬丁不顧約翰遜的不滿,將利率上調了50個基點,激怒了這位民主黨總統。
但在投票之前,他承認提高利率實際上會向國會和白宮的獨立聯邦儲備制度的批評者發出一個紅色警示。“我們不應該抱有幻想,”他告訴同事們。“現在決定行動可能會導致聯邦儲備系統的重要改革,包括其結構和運作方式。這是一個真實的可能性,我已經思考了幾個月了。”
投票結果是4比3。馬丁投下了決定性的一票。遠在德克薩斯州的約翰遜暴跳如雷。約瑟夫·卡利法諾(後來成爲吉米·卡特總統的內閣部長)回憶說,約翰遜“焦急地給華盛頓打電話,問一個又一個國會議員,‘如果我必須從新聞電報上得知比爾·馬丁將管理自己的經濟,那我如何管理國家和政府呢?’”
後來馬丁被召去解釋他爲什麼違抗了總統的命令。馬丁於當年12月6日星期一與福勒和其他顧問一同飛往約翰遜的牧場。總統親自駕駛林肯敞篷車來到機場迎接他們。他們上車後,總統親自開車將他們送到了一間房子。抵達後,約翰遜把馬丁單獨留下,然後直言不諱。根據不同的說法,身高6英尺4英寸的約翰遜把個子較矮的馬丁推到了牆上。
馬丁在後來的口述歷史中回憶道:“約翰遜說,你去做了一件我明確反對的事情,這可能會影響我在這裏的整個任期。你利用了我,我不會忘記,因爲我現在是一個病人。你讓我處於一個你可以對我進行攻擊的位置,而你已經攻擊了我。馬丁,我的孩子們正在越南喪生,而你卻不願印刷我所需要的錢。”
馬丁堅守立場。他指出自己已經向總統提前警告加息的事情。更廣泛地說,他堅稱他和總統有不同的工作職責,而《聯邦儲備法》賦予了美聯儲對利率的責任。他說:“我知道你不贊同,但我必須按照我看到的情況做決定。”
兩人最終走出房子,他們試圖向記者們保證任何分歧都已經解決。然而,他們在第二天的報紙上被拍到的臉色卻表明情況並非如此。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終《紐約時報》的下一篇報道揭示約翰遜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1965年,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B. Johnson)爲了爲越南戰爭和他的偉大社會計劃提供廉價信貸,召集了美聯儲主席威廉·麥切斯尼·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到他在德克薩斯州的牧場。在那裏,約翰遜要求其他官員離開房間後,據報道,他將馬丁推到牆上,要求美聯儲再次壓低利率。馬丁屈服了,美聯儲開始印鈔,通脹一直持續上升,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
金融博客零對沖評論道,將近60年後,鮑威爾決定不再像兩週前那樣“按照他所看到的情況發表意見”,而是選擇屈服於拜登,犧牲美聯儲那丁點可信度,從而讓拜登在2024年連任的機會稍稍增加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