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盤點2023十大財經事件,你押中了哪一個?

2023年可謂是世界政治、經濟動盪的一年。先是銀行業危機襲來,硅谷銀行、瑞士信貸紛紛破產引爆市場對於2008年金融危機重現的擔憂。

在國際紛爭方面,除了去年已在進行的俄烏衝突,今年更是引爆了巴以衝突,並也一度讓市場產生“石油大禁運”重襲的恐懼。

此外,爲了控制通脹,是否會加息以及何時將降息的美聯儲也持續吸引著市場的眼球,市場年內多次押注美聯儲將“提前轉向”,並多次被“打臉”。

美股方面,由ChatGPT掀起的AI熱席捲華爾街,或是因爲一些權力爭鬥以及對AI的擔憂,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內部更是引爆了一場“宮鬥”。

對於2024年,華爾街大部分分析師均預計這將是相對好的一年,美聯儲也將踏上降息之路。回顧今年,這十大財經新聞頭條值得留意。

1、美聯儲年內持續加息,目前已暗示將在明年降息

今年,美聯儲已累計加息100個基點,不過,該央行上一次加息還是在今年7月。

儘管加息節奏較2022年有所放緩,但聯邦基金利率仍然維持在高位,目前處於5.25%-5.5%的22年來新高。

美聯儲官員也死守“更高更久”的觀點,並導致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在10月一度漲至5.01%的16年來新高,美元指數也一度在10月衝上113的高位。

但在今年最後一場利率決議上,鮑威爾送出“聖誕大禮”,稱降息已進入官員們的視野之中。此外,從點狀圖來看,美聯儲官員們更是暗示將在明年降息三次,每次25個基點。

隨著市場積極定價美聯儲將於明年降息,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已跌破4%,美元指數也離100大關不遠。

2、美聯儲加息無阻漲勢!黃金價格創新高,“牛要來了”?

儘管美聯儲在2023年繼續加息,但在央行購金潮、銀行業危機以及相關地緣政治事件的刺激之下,黃金整體維持上行勢頭。

在10月份巴以衝突爆發以來,金價就持續上漲,但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12月議息會議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意外“放鴿”之後,金價在12月4日猛然刷新歷史新高,至2144美元/盎司。值得注意的是,黃金已經盤整了三年,這也是其三年來首次上破2100美元大關。

市場不少分析師認爲,如果市場對美聯儲將於明年3月降息的預期成真,所有風險資產不可避免地將創下歷史新高,包括黃金、股票以及石油等。

瑞銀認爲,實際利率仍是金價後市的主要驅動因素,該行研究指出,10年期美債實際利率每下降100個基點,黃金就會上漲11%,但當每月漲幅相同時,黃金只會下跌4.2%。

因此,如果未來一年美國實際利率下降,黃金有望受益。此外,瑞銀髮現,當實際利率低於1.25%並繼續下降時,金價漲幅甚至會更大,達到14%。

世界黃金協會在2024年的展望報告中指出,對於明年的金價,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軟著陸或不著陸的情況可能導致明年黃金的平均表現持平或偏弱。然而,這一次還有兩個因素對黃金有利。一是風險事件頻頻出現。2023年有兩個重大事件風險——硅谷銀行破產和巴以衝突。風險事件在今年爲黃金的表現貢獻了3%至6%的漲幅。在全球(包括美國、歐盟、印度)發生重大動盪的一年裏,投資者對投資組合對沖的需求可能會高於正常水平。

二是央行對黃金的需求。此外,過去兩年,央行的購買量推動金價表現超乎預期。世界黃金協會估計,央行的過度需求將使金價上漲10%或更多。而且央行可能會繼續買入黃金即使2024年沒有達到與前兩年相同的創紀錄的購金量,世界黃金協會預計任何高於趨勢的買入(即超過450-500噸)都應該會爲黃金提供額外的提振。此外,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並非微不足道。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這將爲在投資組合中保持黃金的戰略配置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硅谷銀行破產!美國銀行業危機爆發

在美聯儲加息的重壓之下,美國地區銀行在今年春季接連暴雷,破產的銀行規模之大,形勢的危急堪稱08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首次。

今年3月,加密貨幣友好銀行Silvergate Bank首先破產。

3月8日,硅谷銀行突然宣佈籌集22.5億美元資金,以彌補債券投資虧損,這牽引到了市場脆弱的神經,其客戶紛紛提取存款。

3月9日,該行母公司暴跌六成,創20多年來最大跌幅,投資者和儲戶總計提取了420億美元存款,使該行的現金餘額跌至負9.58億美元。

3月10日,該行母公司股價在美股盤前再度大跌並停牌,美國政府介入,並宣佈關閉硅谷銀行,並移交給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宣佈硅谷銀行已倒閉。

短短3天內,一大銀行業巨頭就此倒下,這無疑促使儲戶們提取自己的存款,更何況在美聯儲加息之下,貨幣市場基金的回報更高。

在當週週末,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緊隨其後宣佈破產。

5月1日,美國金融監管部門發聲稱已接管第一共和銀行,並接受摩根大通的收購。若全部加起來,約等於美國在兩個月內倒閉了四家銀行。

但這場危機恐怕還難言結束,受到美聯儲加息以及新冠疫情的衝擊,美國商業房地產行業仍處低迷狀態之中,這有可能成爲美國銀行業接下來的“危機引線”。

4、百年曆史銀行瑞信被瑞銀收購

若言利率攀升是美國地區銀行危機的“導火索”,那安然度過08年全球金融危機、歐洲“百年老行”瑞士信貸的破產原因就更錯綜複雜了。

在近幾年,瑞士信貸就因一連串的醜聞、違法問題以及管理層的交替而飽受打擊,到了2023年,這一百年大行終於“扛不住了”

在飽受醜聞和重大財務損失的打擊之下,瑞士信貸股價自08年金融危機以來就一直一蹶不振,而爆出該行參與相關洗錢活動、在“世紀大暴倉”中大幅虧損之下,投資者的信心已被不斷瓦解。

在硅谷銀行破產後,此前在社交媒體上對於“瑞信瀕臨倒閉”的謠言再度四起,原本信心就不足的客戶紛紛提取存款,並導致了一波“擠兌風暴”。在瑞信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排除進一步注資的可能性後,危機更一發不可收拾。

在2007年,瑞信的股價漲至歷史最高,爲每股96瑞郎,而到了2022年底,該行股價已經跌至每股2.76瑞郎,2023年6月被瑞銀收購時,瑞信每股股價僅爲0.8瑞郎。

瑞士國家銀行並非一開始就想著讓瑞信倒閉,其爲瑞信注入大量流動性設法避免該行的倒閉。截至2023年3月底,在與瑞銀合併之前,瑞信總共接受了1680億瑞郎的援助。

但好景不長,即使在大額注資之下,投資者信心依舊急速向下,瑞士央行曾考慮讓瑞信收歸國有,但這一方案被中國財政部拒絕。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最終提議讓瑞銀收購瑞信,而這就是最後的結局,至此,一代百年老行就此落下帷幕。

5、ChatGPT引爆AI熱潮!

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自去年年底問世後,便引爆了一場人工智能(AI)熱潮。

其中,AI芯片大廠英偉達(NVDA.O)可以說是最大受益者,其在美國上市公司中的市值排名一度升至第五名,達到1.2萬億美元。微軟(MSFT.O)也因大舉投資OpenAI而搭上了這班“順風車”。

ChatGPT無疑激發了科技行業對大模型開發的興趣,各大互聯網公司也不甘落後,並紛紛研發並推出了自己的AI,而這一熱潮也難免蔓延至資本市場,在美聯儲加息下較爲疲弱的美股也因AI概念大幅上漲,美股“七巨頭”帶領美股狂飆,並使得空頭們“大跌眼鏡”。

但對於AI,這一先進科技對人類就業以及安全方面的問題仍在持續引發公衆的討論和研究。歐盟在12月通過《人工智能法案》,這是全球第一個針對AI的完整規範法案。

此外,據悉因爲AI的安全問題,OpenAI內部在11月也爆發了一場“宮鬥”。該公司CEO奧特曼意外被董事會“踢下臺”,9成員工大鬧離職跳槽微軟以迫使董事會請辭並恢復奧爾曼的職位。

最後,這一鬧劇也以奧特曼重任CEO,OpenAI董事會進行了一場“大清洗”而結束。

對於如何規範AI的使用,並使其在對人類有利的軌道上行駛的這一問題,可能在未來幾年都會是市場以及各國政府“津津樂道”的內容。

6、舊衝突未止,新衝突又來!

2023年,自2022年開始爆發的俄烏衝突仍未現結束跡象,10月7日,在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中東地區的緊張地緣政治再度升溫,巴以衝突一觸即發。

儘管哈以雙方在美國和卡塔爾多國的“協調”之下曾停火一週,但這一停火協議並未得以繼續延長,以色列軍隊在12月再度恢復在加沙地區的轟炸,目前該國軍隊的作戰範圍已經擴大至加沙南部,儘管拜登政府希望緩和這一衝突局勢,但他的話並沒有起到效果。

早些時候,伊朗甚至呼籲穆斯林國家對以色列實施石油禁運,這引發了人們對“石油大禁運”重襲的擔憂。

不僅如此,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也正在紅海襲擊與以色列有關的船隻,這造成航運業的巨頭們“人心惶惶”,並紛紛從紅海地區繞道,海運費也因此飆漲,這可能給全球通脹再度帶來壓力。

爲了遏制胡塞武裝的行動,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12月19日在巴林宣佈,美國正在組建所謂紅海護航聯盟,以保護經過紅海的船隻免受胡塞武裝襲擊。奧斯汀稱,一些國家將在紅海南部和亞丁灣進行聯合巡邏,另一些國家將提供情報支持。據悉,美國甚至考慮對胡塞武裝實施軍事打擊,而後者自然“不慫”,稱若美國進行軍事打擊,其導彈和無人機“將瞄準美國的軍艦和軍事設備”。

航運巨頭馬士基在週日表示,由於美國領導的聯合護航行動的部署,該公司正準備恢復在紅海和亞丁灣的航運業務。此前由於其船隻遭到襲擊,該公司在12月初暫停了船隻通過曼德海峽。

馬士基表示,截止12月24日,他們已經收到確認,先前宣佈的多國安全倡議的“繁榮守護者行動”現已成立並部署,允許海上貿易通過紅海/亞丁灣,並再次使用蘇伊士運河作爲亞洲和歐洲之間的門戶,隨著行動的實施,他們正準備允許船隻恢復通過紅海的東向和西向航行。馬士基稱,將在未來幾天公佈更多細節。但該公司表示,根據安全狀況的變化,可能會再次採取轉移船舶交通的措施。

7、歐佩克+選擇減產提振油價 美國趁機“喫飽”?

今年年初,布倫特原油價格徘徊在80美元附近,但在3月因銀行業危機導致的一波連續下挫之後,歐佩克+終於“坐不住了”。

當地時間4月2日,歐佩克+多個成員國宣佈,將在繼續維持去年10月推出的200萬桶/日減產計劃情況下,從5月開始削減石油供應量,總減產幅度超過100萬桶/日。沙特能源部官員強調,這是一項預防措施,旨在支持石油市場的穩定。

布倫特原油價格隨後大幅上漲,雖然後續有所回落,並在5、6月表現平平,但自7月後,油價開啓上漲勢頭,原因是沙特給出了其所謂的“棒棒糖”。

在6月的歐佩克+會議上,歐佩克+達成協議,將減產延長至2024年,作爲協議的一部分,沙特將進一步自願減產100萬/桶。 

沙特能源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在會後的聲明中表示,沙特將在7月份自願單方面減產100萬桶/日,減產期限一個月,如有必要,沙特可能將該減產措施延長至7月以後。

7月,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也表示,爲保證市場平衡,俄決定將於8月對全球市場削減50萬桶石油日出口量。 

油價也因此起飛,並站上90美元大關,市場紛紛熱議油價是否會上破100美元大關。

但好景不長,由於全球石油需求下滑、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產量大幅增加等因素,油價從90美元的高位一路下滑,儘管歐佩克+在11月宣佈了額外的“自願性”減產,但由於是所謂的“自願性”以及該組織內部衝突不斷,投資者開始不再對歐佩克+抱有信心。

與此同時,美國石油產量更是創下歷史新高,9月份達到1300萬桶/日,坐穩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之位。

上週四,安哥拉更是宣佈退出歐佩克,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歐佩克+的減產無法提振油市的擔憂。

8、一款顛覆傳統認知的產品:減肥藥誕生!

在今年全球資本市場上,除了AI概念,最吸引投資者眼球的可能莫過於“減肥藥概念”。

丹麥藥廠諾和諾德(NVO.N)在今年可謂吸引了世界各大投資者目光,其旗下可抑制食慾的減肥藥Wegovy和 Ozempic廣受市場歡迎,這些藥物可以說“顛覆”了人們的傳統減肥觀點,並帶動待公司今年股價大漲近48%,並一度超越歐洲奢侈品龍頭LVMH,躍居歐洲市值最高企業。

這些GLP-1類藥物原本用於治療二型糖尿病,但因爲減肥奇效,受到好萊塢明星們的熱捧,甚至特斯拉CEO馬斯克也曾使用過,由於療效和一傳十,十傳百的社交效應,這迅速引發了全球搶購,諾和諾德也一舉成爲了“減肥藥王”。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諾和諾德總收入爲1769.54億丹麥克朗,同比增長26%。

而在大西洋彼岸,美國的禮來藥廠旗下的糖尿病注射針劑藥物業已獲得美國和英國的批準,即可用於減肥治療,這使得其成爲諾和諾德的首要競爭對手。

市場分析師預計,減肥藥市場規模可能將在2030年達到1000億美元,而減肥藥後續的研究和發展可能會繼續打破人類的傳統減肥認知,藥企之間也將展開一場激烈的“市場爭奪戰”。

9、“幣圈”不太平!FTX創始人被判刑,幣安也“在所難逃”

在一項新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可能總會出現這樣的時刻:通過大肆宣傳讓人們對新事物感到習慣,新興行業企業內部看不到律師、會計師和監管機構的身影。

去年年末,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創始人Sam Bankman-Fried(SBF)在巴哈馬被捕,今年11月,一個紐約聯邦陪審團判定他所面臨的全部七項罪名成立。這一判決爲這位曾經的加密貨幣之王的驚人隕落畫上了句號檢察官稱之爲美國曆史上最大的金融欺詐案之一。 

宣判日期定在2024年3月28日。SBF可能面臨數十年的監禁。其最親密的前盟友作爲政府證人出庭作證,發表了有關SBF指使他們犯罪的證言,這些罪行包括祕密修改FTX的代碼,允許其姊妹對沖基金Alameda從該交易所無限制借款。SBF的前女友Caroline Ellison向陪審員表示,在她擔任Alameda首席執行官時,SBF指示她篡改資產負債表,以欺騙該對沖基金的貸款人。她說,這種撒謊和偷竊行爲讓她“一直處於恐懼之中”。 

SBF於2018年創立了FTX,但該交易所在一年前突然倒閉,客戶損失了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資金。不過,SBF依舊堅稱自己無罪,並將繼續積極抗辯對他的指控。

相對於SBF的積極抗辯,另一位“加密貨幣之王”、幣安CEO趙長鵬在11月末前往西雅圖選擇承認自己違反了美國的洗錢規定。

趙長鵬和他麾下的幣安同意認罪,以就美國司法部的一項刑事調查和解,該調查幾乎從幣安成立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這家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作爲認罪協議的一部分,幣安將支付43億美元的罰款,趙長鵬則辭去CEO一職,並可能面臨長達18個月的監禁。

該協議允許幣安繼續運營。現年46歲的趙長鵬將退居幕後,但保留所有權。前新加坡金管局高管鄧偉政任幣安新CEO。該協議規定的內部監控可能會限制甚至扼殺幣安的業務,但同時也可能讓幣安的客戶放心,監管麻煩已經過去。

但外媒“戲稱”,雖然“加密貨幣之王”已倒,但“王后”依然屹立不倒。目前,趙長鵬的伴侶何一接過了其衣鉢,成爲幣安的“首席辯護人”。

不過目前,幣安還在應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起的另一起訴訟。 

10、“一代傳奇落幕”!巴菲特老搭檔芒格、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逝世

據芒格家人發佈消息稱,知名投資人、巴菲特老搭檔、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會副主席查理·芒格於美國時間11月28日逝世,享年99歲。

巴菲特表示,如果沒有芒格的靈感、睿智和參與,伯克希爾哈撒韋沒可能發展到現在地位。此外,查理·芒格也是中國投資者最熟悉的一位投資家之一,由其演講稿和談話集所彙總的《窮查理寶典》仍是許多投資者的“啓蒙之作”。

在芒格逝世次日,另一位偉人,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也悄然逝世。

根據官方網站,亨利·基辛格於11月29日逝世,其曾在尼克松和福特政府擔憂美國最高外交官及國家安全顧問。在數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基辛格在美國外交政策上扮演了關鍵、有時候可能是具有爭議性的角色。

在中國人的眼裏,印象最爲深刻的是,半個世紀之前,其祕密訪華爲中美關係正常化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在其百歲生日之後,基辛格再次訪問中國並就中美關係發表意見,並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