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黃金換掉短債,就能擊敗巴菲特組合!

Marketwatch專欄作家亞蘭茲(Brett Arends)最新撰文指出,傳奇投資者巴菲特的90/10投資策略還有一個改進之處,祕訣在於他嗤之以鼻的黃金。以下爲全文內容。

不僅美國大盤股和小盤股,國際股票、國債、房地產投資信託和能源股4月份一律表現不佳,但黃金就不一樣了。黃金4月又上漲了3%,今年迄今上漲逾200美元(約11%),於4月中旬創下歷史新高。

在上流社會,黃金並不被視爲值得投資的資產。華爾街上很少有黃金多頭,財務顧問不太可能推薦黃金,黃金也很少出現在公司的401k養老計劃中。標準論點認爲,黃金是馬車時代遺留下來的傳統資產,它幾乎沒有用處,也不會產生現金流。用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名言來說,金本位是“野蠻的遺蹟”。

“股神”巴菲特曾多次嘲笑黃金及黃金投資者。他表示,除了其他問題外,黃金“還有兩個重大缺陷,一是用途不大,二是沒有生產能力”。

然而,如果黃金真的是一種騙人的投資,那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值得思考:爲什麼世界各國政府都如此熱衷於黃金呢?

目前,各國央行每月購買約100噸黃金,價值約70億美元。中國、印度和土耳其在黃金儲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自2007-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15年裏,印度的黃金儲備增加了一倍多,中國的黃金儲備則增加了近四倍。與此同時,普京將俄羅斯的黃金儲備增加了340%,而且可能希望增持更多。俄羅斯在全球銀行體系內持有約3億美元的外匯資產,這些資產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一直被凍結,可能還會被沒收。

就西方而言,美國政府持有約6000億美元的黃金,而其他發達國家,尤其是德國等一些西歐國家的大部分外匯儲備都是黃金。英國政府現在看起來則像一個白癡。就在20多年前,英國政府以每盎司250美元的低價格拋售了大量黃金,而且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

這讓人不得不自問,難道還有金融規劃行業知道而政府和市場不知道的事情?

要不要擁有黃金,關鍵問題在於它應該被視爲一種投資(與股票相比),還是一種貨幣(與美元、日元等相比)。

巴菲特曾指示,他希望他的遺產在他去世後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投資:90%通過一隻追蹤標普500指數的低成本指數基金投資於股票;10%投資於短期美國國債或短期國庫券。

如果作爲標普500指數的替代品,黃金的表現非常糟糕。它不具備股票的任何增長特徵,其長期回報率要低得多。但作爲另外10%債券、國庫券或存款的替代品,它的表現確實更好。

1928年以來的長期數據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黃金的表現優於國庫券,甚至優於10年期美國國債。黃金的平均年回報率爲5%,而國庫券爲3.3%。在投資者的整個投資生涯中——或者至少比如說35年——這一差異將使他的總收益增加一倍以上。

在此期間,黃金的回報率每年也比10年期美國國債高出近半個百分點。

大約40年來,投資黃金是非常困難的,因爲羅斯福下令禁運黃金,理論上已經沒收了金條。如果只看1972年以來的情況,也就是尼克松廢除金本位、實際上讓美元價格自由浮動之後,情況也是相似的。從那以後,黃金一直跑贏國庫券。雖然黃金每年的複合回報率比10年期美國國債低0.1個百分點,但放在投資組合中來看,黃金與股票的平衡要好得多。

20世紀70年代和21世紀,美股表現不佳,而黃金卻表現強勁。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股市繁榮,而黃金錶現不佳。自1972年以來,黃金的年回報率與股市呈顯著的負相關性,這意味著兩者通常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債券和國庫券與股票均呈正相關性,儘管相關性很弱。

換句話說:如果你從1972年開始就一直遵循巴菲特投資組合,那麼按固定匯率計算(扣除通脹因素),你的收益將超過17倍。如果採用巴菲特投資組合,但用黃金代替國庫券,那麼收益將超過25倍,比前者高出約40%,而且在這期間中會經歷更少的痛苦。對退休的投資者來說,養老投資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是“失去的十年”,即在10年內一無所獲(按實際、經通脹調整後的標準計算)。自1972年以來,巴菲特投資組合經歷了10個這樣的年份,而如果用黃金代替國庫券,投資組合陷入類似困境的時期爲:六年。也許投資者可能將其稱之爲“黃金巴菲特組合”——90%投資於股票指數基金,10%投資於黃金。

6_2405031515138971.png“黃金巴菲特組合”跑贏巴菲特組合

黃金最近一直在上漲,可能會迎來一次重大回調。但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投資者並沒有出現狂熱情緒。投資於黃金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倉一直在下滑,而不是獲得資金流入。因此很難說市場存在過度熱情。

對黃金進行估價是不可能的。巴菲特的批評也難以被忽視。不過,儘管黃金不是一種長期投資,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過去一個世紀裏,它作爲股票的對沖工具,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