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資策略的三個關鍵體現:閒聊法、市場先生、護城河

6_2405031535099531.png

菲利普·費舍爾--閒聊法

爲了發掘出能夠成長數十年的“成長型”公司,費舍爾發明了“閒聊法”(scuttlebutt)理論,主張投資者應該回到現實世界去理解公司,挖掘出企業的“根本特徵”。

投資者應與和公司有某種利益關係的各類人交流、“閒聊”。這些人包括:供應商、顧客、競爭對手、銷售人員、研發人員、行業工會、監管部門等,從而獲得有關企業的背景知識與資訊,尤其是那些“非常根本的企業特徵”。

本傑明·格雷厄姆--市場先生、安全邊際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使用了“市場先生”(Mr. Market)的寓言,指出“市場先生常常受到熱情與恐懼的影響,而提供給你似乎有點愚蠢的價位。”

格雷厄姆認爲,聰明的投資者應忽視市場情緒。只有當市場報價高於或低於內在價值時,投資者才應予以關注。他認爲,聰明的投資者必須專注於股票背後的商業運營的實際價值,而不是市場先生所反映的波動價格。

“安全邊際”則指的是通過以大幅的,低於內在價值的折扣價格購買股票來降低風險。

查理·芒格--經濟護城河

“具有持久的生存能力和強大競爭優勢的企業。就像一個堅固的城堡,四周被寬大的護城河包圍,河裏還有兇猛的鱷魚……”。

在巴菲特和芒格堅持的“護城河”理論中,他們認爲在投資企業的時候,首先要考慮企業是否擁有不斷加寬的護城河,在自由的市場經濟裏,競爭對手最終會侵蝕掉一家沒有護城河保護的公司所賺取的超額利潤,畢竟時間和資本都不是阻止新進入者進入一個市場領域的有效屏障。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