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淘金熱”尚未結束!“強美元”促使各國尋找替代品

近期多國央行和民衆紛紛搶購黃金作爲避險資產,以對沖經濟不確定性,推動黃金價格在前不久屢創新高。

據週二官方發佈的數據顯示,僅4月份,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就增加了6萬金衡盎司(1金衡盎司爲31.1g),標誌著中國央行連續第18個月擴大黃金儲備。

央行和消費者購買黃金不僅僅是出於經濟不確定性的考慮,也是對強勁美元的一種反抗,美元走強使得新興國家進口商品成本過高。

美元指數今年迄今已上漲約4%,自2022年初以來更是上漲了約10%。這是由於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以來的加息推高了美元價值。

其他國家央行也在增加黃金儲備。世界黃金協會上週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土耳其和印度是主要的黃金買家。

世界黃金協會表示,“許多人認爲,面對看似具有挑戰性的環境,即美債收益率上升和美元走強,央行對黃金的持續需求是金價近期表現的關鍵驅動因素。”

總的來說,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央行共購買了290噸黃金,創下史上最強勁的年度開局記錄,世界黃金協會表示。

儘管自2022年以來,各國央行已經大量購入黃金,但世界黃金協會認爲,它們可能還沒有停手的意思。

“不僅長期以來的央行購金趨勢依然穩固,而且它繼續以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爲主導,”世界黃金協會補充道。

第一季度購入黃金的新興市場央行還包括哈薩克斯坦、阿曼、吉爾吉斯斯坦和波蘭。

央行多樣化資產配置也有政治動機。

摩根大通分析師在3月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很明顯,在某些情況下,與美國非盟友關係的國家已經開始尋求減少美元儲備,因爲他們認爲保留這些容易受到制裁威脅的儲備存在風險。

他們還補充說,與美國結盟的政府也在增加黃金儲備,以防範全球範圍內更高且更波動的通貨膨脹。

若美元持續升值,爭相湧入黃金資產的趨勢可能長期來看對美元不利。

安聯經濟學家們在去年6月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元走強會削弱其作爲儲備貨幣的作用。如果獲取美元的成本變得更高,貸方將會尋找替代品。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