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對手”迴歸?美聯儲抗通脹戰役遇上舊麻煩

美聯儲在實現通脹目標的過程中可能面臨另一個暫時的障礙:企業在獲取供應方面持續存在困難。

雖然過去幾年供應短缺問題已大大緩解,但問題並未完全消失。最近,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全球貿易的兩條主要通道)的中斷加劇了這一問題。

結果是:集裝箱船的成本再次飆升,企業更難獲得艙位。

一家管理公司的高管在四月份向供應管理協會表示:“集裝箱短缺增加了成本,並對供應鏈造成拖累。”

2022年,美國通脹率飆升至9.1%的40年來最高水平,全球供應嚴重短缺就是導致通脹的關鍵因素,或許也是最大的因素。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供應來生產所有商品和服務,促使它們提高價格。

現在的情況還沒有那麼糟糕。幾年前,約有80%至90%的企業遭遇嚴重供應短缺,而現在這一比例還不到一半。

不過,紐約聯儲發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跡象。

該州接受調查的約三分之一的服務公司和一半的製造商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個月裏,至少在獲得所需物資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難”。

紐約聯儲表示:“數據表明,自2023年初以來,供應鏈可用性總體上一直在改善,但在過去幾個月裏,這一改善停滯了。”“這種趨勢令人擔憂。”

美聯儲表示,最新的供應限制已迫使一些公司提高價格或減少產量,但幅度遠不及幾年前瓶頸問題更加嚴重時那麼大。

蘇伊士運河的航運問題與也門胡塞武裝分子襲擊紅海過往貨船有關。這些襲擊仍在發生,迫使船隻繞道非洲,走更長、更昂貴的路線。

與此同時,隨著繁忙的夏季即將來臨,託運人面臨更多壓力。

蘇伊士運河並不是唯一的麻煩之地。由於水位較低,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船隻數量減少。巴爾的摩大橋被一艘貨船撞毀,也使得供應情況更糟。

目前,巴拿馬的水位似乎正在恢復正常,巴爾的摩終於清理了摧毀大橋的船隻,這將使繁忙的巴爾的摩港全面重新開放。

ISM調查的高管表示,他們正在關注紅海、巴拿馬和巴爾的摩大橋的情況。

諷刺的是,由於大量新船將很快加入全球船隊,航運業高管們已做好了應對貨運價格大幅下跌的準備。無論如何,雖然救援正在路上,但上述問題導致的供應困境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