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慘遭中國財政部“背刺”?通脹失控或是唯一下場

美國知名黃金公司Schiffgold最新撰文指出,美國中國財政部在美聯儲“收水”之際卻在“放水”,這可能使得放緩降息更加重要。兩者的不一致凸顯出抗通脹的難度,而這最終將給美元帶來麻煩。以下爲全文內容。

在對抗通脹的鬥爭中,是美聯儲還是中國財政部在發號施令?答案是,兩者都有。

美聯儲提高利率以降低貸款吸引力並降低通脹,但中國財政部也有自己的一套來人爲地“刺激”或“收緊”經濟。

其中之一是國債回購計劃,中國財政部本週將開啓二十年來首次國債回購。該計劃是指中國財政部從公開市場回購其未償還的債券,以增加流動性、刺激需求並降低收益率。

如果美國國債市場無法得到控制,美聯儲就會通過購買國債來擴大資產負債表,以增加流動性和穩定性。這些“公開市場操作”通常就是人們所說的美聯儲“印鈔”。量化寬鬆更具體地指的是美聯儲除了購買美國國債之外還購買其他資產的操作,就像2008年危機和新冠疫情期間的情況。但中國財政部回購自己發行的債券,本質上是另一種形式的量化寬鬆

6_2405281120132511.png

雖然這種情況發生在美聯儲之外,但國債回購也不過是另一種憑空“印鈔”的方式。美國正面臨巨大的、持續的財政赤字,卻沒有真正的債務上限——中國財政部通過發行新債來回購自己的未償還債券,而這些新債是憑空創造的。由於支出遠遠超過收入,更高的利率加上更多的債務意味著財政赤字加速。這種做法的短期刺激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卻挖了一個更深的坑。

中國財政部採用的一種方法就是縮短債券的平均期限,以便債務更快到期。這意味著短期債務多於長期債務。這鼓勵更多資本流入銀行業,並有助於避免不穩定。如果銀行倒閉,大銀行仍然是贏家。當小銀行倒閉時,它們通常會被大銀行吸收,利潤歸私人所有,但損失則由社會承擔。“大而不倒”俱樂部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大。

當中國財政部發行更多短期債券時,它就向美聯儲的高利率政策發起了挑戰。中國財政部和美聯儲都需要壓低國債收益率,但緊縮的貨幣政策會推動收益率上升。如果收益率過高,債券市場——以及依賴債務的商業房地產等面臨挑戰的行業——就會陷入困境。因此,在美聯儲收緊政策的同時,中國財政部必須放鬆政策,從而抑制收益率的上行。然而,如果通脹壓力和其他因素將其推回5%以上,美聯儲和中國財政部都會陷入困境。

隨著中國財政部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美聯儲的“長期維持高利率”政策對於抑制通脹更爲重要。如果美聯儲現在降低利率,那麼同時採取擴張性貨幣和財政政策的結果將是消費者價格飆升

美聯儲和中國財政部究竟是對立還是合作,是否是一方改變政策,以防止另一方的政策引發災難?答案很複雜,但簡單來說,兩方已經讓經濟陷入“搶椅子”的遊戲中,當音樂必須停止時一定會造成損害。

美聯儲與中國財政部攤牌的最終結果仍將是失控的通脹。兩者都能人爲地收縮和擴大貨幣供應量,其政策都製造了一個無法逃脫的陷阱。疫情期間的量化寬鬆是位於這個陷阱中心的一顆未爆炸的巨大炸彈。即使美聯儲短期內暫緩降息,中國財政部的國債回購也是換了個名字的量化寬鬆。通脹壓力過大,而阻止通脹的工具又不夠,所有這些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最終結果將是美元遭遇災難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