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黎走向全面戰爭的風險劇增!雙方或將面臨毀滅性後果

最近幾周,黎巴嫩與以色列幾乎每天都在雙方邊境地區發生交火,且以驚人的速度加劇,導致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的威脅不斷升級,並迫使美國緊急呼籲尋求外交解決方案。

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爆發全面戰爭對雙方來說都將是毀滅性的。真主黨是伊朗支持的黎巴嫩什葉派武裝和政治組織,被美國和英國列爲恐怖組織。

以黎局勢如此嚴峻,以至於美國總統拜登上週派遣他的一名高級助手阿莫斯·霍克斯坦前往以色列和黎巴嫩,推動解決方案。真主黨的軍事實力都比哈馬斯強大得多。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週二對記者說,“外交手段是防止局勢進一步升級的最佳途徑”,並強調,“我們正在緊急尋求達成一項外交協議,恢復以色列北部邊境的持久平靜,使以黎邊境兩側的平民能夠安全返回家園”。

自去年10月7日以色列開始在加沙地帶對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發動戰爭以來,近9個月來,真主黨已向以色列發射了數千枚火箭彈。以色列稱,從黎巴嫩發射的火箭彈已造成18名以色列士兵和10名平民死亡,而根據路透社的統計,以色列的炮擊已造成黎巴嫩境內約300名真主黨戰士和約80名平民死亡。

由於頻繁的跨境交火, 黎巴嫩南部和以色列北部至少有15萬居民被迫撤離家園,在各自境內流離失所。

諮詢公司Control Risks高級分析師維克多·特里科(Victor Tricaud)對CNBC表示:“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爆發全面戰爭將給該地區,包括以色列和黎巴嫩,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只需一枚火箭彈”

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最極端的戰爭場景會是怎樣的呢?根據特里科的描述,以色列將對黎巴嫩發動大規模地面入侵和空中轟炸,真主黨對以色列民用基礎設施進行猛烈轟炸,甚至伊朗也可能直接參與其中,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如此規模的衝突將導致雙方的國家基礎設施(如水、電和通訊)以及房屋和軍事目標遭到嚴重破壞或摧毀。

但就目前而言,這仍然是一個“相對遙遠的場景”,特里科表示,“在對抗達到如此激烈的程度之前,可能會有許多升級的步驟。”

以色列和真主黨領導人都表示不希望爆發全面戰爭。過去幾個月雙方針鋒相對的攻擊雖然有時是致命的,但人們普遍認爲,這些攻擊是經過精心策劃的,目的是避免局勢大幅升級。

與此同時,黎巴嫩正深陷經濟和政治危機,其基礎設施完全沒有爲一場新戰爭做好準備。以色列大規模入侵該國將是災難性的,特別是在黎巴嫩南部——真主黨的重要據點——這將嚴重威脅該激進組織在當地的聲望和支持。

以色列政策論壇(Israel Policy Forum)研究員尼姆羅德·諾維克(Nimrod Novik)表示:“如今,雙方都妄圖‘教訓’對方,認爲自己在一場有限戰鬥的假定交戰規則下,可以給對方造成更大的痛苦。”該論壇致力於推動以兩國方案解決巴以衝突。

諾維克說:“然而,只要一枚火箭彈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並且敵人進行報復,事態就會失控。

真主黨:比哈馬斯強大10倍

真主黨被認爲是世界上武裝最強大的非國家組織之一。據估計,其軍事實力是哈馬斯的10倍,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的大多數戰爭都以不分勝負而告終。

然而,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間持續了34天的戰爭的結果,被真主黨宣稱爲勝利,而被視爲以色列的戰略失敗。與2006年相比,這個激進組織現在明顯更強大,裝備了更先進的武器。

特里科表示,真主黨戰鬥人員“參加了敘利亞戰爭,變得越來越身經百戰,而且由於該激進組織長期控制著黎巴嫩南部的領土,他們將能夠非常有效地利用不對稱作戰戰術”。

他補充說,全面戰爭對以色列人民造成的損失“將遠遠高於2006年”

以色列國防軍退役上校米里·艾辛(Miri Eisin)目前擔任以色列國際反恐研究所所長,他闡述了一旦爆發全面戰爭,真主黨的武器庫將帶來的威脅。

她表示:“我們談論的是該地區從未見過的武器。”她描述了真主黨可能使用迫擊炮、火箭彈、導彈、無人機羣、自殺式無人機甚至地面部隊來摧毀以色列的防禦。

同時,“以色列將襲擊大量真主黨目標,”艾辛說。“真主黨擁有地對空導彈,但他們很少使用,這些導彈既來自伊朗,也來自俄羅斯。”

她說,儘管以色列擁有強大的防空系統,但(真主黨)仍然有“能夠滲透到以色列境內的攻擊能力,這意味著以色列腹地將遭受傷亡”。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的支持對以色列至關重要。如果其他伊朗支持的代理組織介入並攻擊美國資產,這也將增加風險。

最近的報道援引美國匿名官員的話稱,拜登政府將幫助以色列抵禦真主黨的報復。這可能包括保持其鐵穹防空系統的儲備、提供情報,並可能在以色列遭受重創時打擊真主黨本身。

以色列政策論壇的諾維克仍然認爲,緩和局勢並尋求解決方案的外交途徑尚未用盡。

他說,“事實上,悲劇性的諷刺之處在於,升級的風險越大,各方越有可能爲外交留出空間。這是典型的‘距離危險太近而使人不安’(too close for comfort)的局面。”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