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就業數據不可靠?這一重大矛盾有點離譜!

很少有數據能像非農那樣,讓市場興奮不已但又提心吊膽。作爲美國經濟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它在美聯儲和投資者對未來利率走勢的評估中佔據重要地位。

但是,當非農、失業率和薪資等方面的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仍然火熱、有大量就業機會,而這與經濟狀況、高利率、中小企業招聘減少以及增長勢頭疲軟不符時,挖掘良好就業數據背後的異常原因就非常重要了。比如,此前已經有分析發現,美國新增的就業崗位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健康和社會醫療保健部門推動的。

美國就業數據中的一個重大矛盾是,通過機構調查得出的非農數據表明,就業崗位不斷增加,其中5月份就新增了27.2萬個,但家庭調查數據卻表明就業正在緩慢下降,上個月就業崗位減少了40.8萬。兩項調查有不同的樣本和範圍,差異是意料之中的,問題是它們呈現出的方向都不一致,講述了完全不同的故事。

6_2407051600174071.png機構和家庭調查結果差異極大

那麼這兩個調查之間的主要區別是什麼?該機構調查對超過65萬僱主進行了抽樣調查,而家庭調查抽樣了6萬戶家庭。在對機構的調查中,多個職位的員工被計算了多次,但在家庭調查中只計算了一次,其中也包括農業部門。另外,由於樣本不同,兩項調查也依賴不同的模型來進行彙總,機構調查通過對企業登記和註銷數據預估值來做到這一點,家庭調查的數據基礎則是人口預測。另一個問題是,自疫情以來,企業調查的回覆率尤其顯著下降,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準確性。

6_2407051600174222.png企業調查回覆率大幅下降

本質上,這兩項調查結果的差異有四個來源:基礎樣本、數據定義、以及根據人口和企業數量預測對樣本數據進行放大所導致的錯誤。第一個很難量化,但我們可以評估其它的差異來源。

荷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羅吉爾·誇德夫利格(Rogier Quaedvlieg)深入研究了美國的“勞動力市場難題”。他發現,這兩項調查對數據的定義在2022年前基本一致,但隨後出現了分歧。而在第三和第四個差異來源方面,家庭調查可能無法充分反映近年來外國工人大量流入美國的情況,而這在非農就業報告的僱主調查中可能更容易體現。其次,在疫情後,估計企業的登記和註銷率以及對就業的影響也變得更加困難,部分原因是工作方式的變化和新商業模式的興起。而在人口方面,美國勞工統計局假設淨出生率高於疫情之前。

總而言之,荷蘭銀行發現這兩個調查之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低估移民、高估企業增減數量以及數據定義造成的。結果將導致,當實際人口和企業登記數據得以公佈的時候,美國就業數據也可能會出現大幅修正,這種操作已經屢見不鮮了。

那麼,結論是什麼?美國的勞動力市場可能比非農就業數據所呈現的更疲軟,但又不像家庭調查顯示的那麼糟糕。美聯儲和市場可能希望更密切地關注其他經濟數據,以尋找就業市場真實表現的線索,包括失業金申請、招聘調查和失業率等。

另外,早些時候有消息稱,由於預算限制,美國勞工統計局將需要削減樣本規模,下一任白宮主人可能要考慮採取更多措施來支持這項美國最重要的統計數據。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