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陰影籠罩華爾街,數據怎麼說?

上週一份出乎意料的美國就業報告顯示,失業率創下疫情後的新高,這重新引發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挫傷了他們美聯儲成功實現軟著陸的希望。

在美聯儲長時間將利率維持在高位的背景下,股市出現震盪,持續數月的“金髮姑娘”敘事突然被推翻。

那麼,美國經濟的現狀到底如何?很少有一個數據能夠反映出所有的情況。但以下是一些指標的概述,有些仍然指向經濟持續增長和避免衰退,而其他一些可能看起來就沒那麼樂觀。

增長和需求

大多數衰退的發生是因爲總體經濟產出,也就是中國生產總值(GDP)顯著下降。但這種情況還沒有發生,看起來也不會馬上發生。

美國第二季度GDP的年化增長率爲2.8%,是第一季度的兩倍,正好是過去六個季度的平均水平,與新冠疫情前三年的平均增長率相當。

儘管推動經濟增長的組合正在發生變化,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追蹤的一個衡量潛在私營部門需求的指標在第二季度保持2.6%的增長率。

這也正好符合過去一年半的平均水平,並與疫情爆發前的增速相匹配。

6_2408061650078151.png美國經濟增長和需求狀況

服務業仍然強勁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密切關注的服務業活動指數回升至擴張區域,並且新訂單和就業指標均出現反彈。

標準普爾全球衡量服務業活動的指標7月接近兩年多來最高水平。服務業活動佔美國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

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克里斯·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7月份的調查顯示,美國經濟在第三季度繼續增長,增速相當於GDP以年化2.2%的速度增長。”

6_2408061650104402.png服務業活動仍在擴張

通脹降溫

美聯儲之所以將利率保持在如此之高的水平,原因是通脹在2021年和2022年激增,並且下降速度比上升速度慢。今年初,通脹出現意外上升,使美聯儲對轉向降息感到猶豫。

但最近的數據顯示,通脹率已接近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水平,這應該會讓降息行動很快開始。許多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是,美聯儲是否等了太久纔將關注點從通脹轉向就業。

6_2408061650123153.png通脹降溫

就業市場預示衰退?

美國僱主減緩了招聘速度,過去三個月平均每月增加約17萬個工作崗位,7月僅增加了11.4萬個,而2024年第一季度每月增加了26.7萬個,去年每月增加了25.1萬個。

與此同時,7月份失業率連續第四個月上升至4.3%,比2023年1月的低點高出近一個百分點,爲2021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一旦失業率以這種勢頭上升,在美聯儲降息之前,它通常不會穩定下來。

失業率上升與經濟衰退之間的歷史關係被所謂的薩姆規則所捕捉,該規則指出,當失業率的三個月移動平均值上升較前12個月的最低點高出半個百分點時,就說明經濟衰退開始了。迄今爲止,這個規則從未出錯。

提出“薩姆法則”的前美聯儲經濟學家克勞迪婭·薩姆(Claudia Sahm)週一表示,她認爲經濟目前可能並不處於衰退中 ,但“我們正在令人不安地接近衰退”。

6_2408061650137994.png薩姆規則被觸發

貸款拖欠率上升

根據紐約聯儲的數據,美國家庭債務拖欠率在第一季度上升至3.2%,而去年最後三個月爲3.1%。這遠低於2019年底的4.7%,即新冠疫情爆發之前。

但紐約聯儲的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達到信用卡借款限額的借款人中(這一羣體往往由年輕人和低收入人羣組成),拖欠率大幅上升。

分析人士表示,低收入家庭所感受到的壓力可能會對經濟產生連鎖影響。紐約聯儲將於週二發佈第二季度數據。

6_2408061650208935.png極限透支借款人的拖欠率飆升

經濟數據的下行意外增多

最近幾個月來,美國在經濟方面的數據往往沒有達到經濟學家的預測,上週五發布的就業報告只是最新的一個例子。

花旗經濟意外指數目前接近兩年低點。該指標問世僅20年左右,因此它並沒有建立起預測經濟衰退的可靠記錄,但它可以反映投資者對美聯儲能否爲經濟實現軟著陸的信心變化。

6_2408061650230656.png花旗經濟意外指數下跌

如何應對?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間,財政和貨幣當局使出了渾身解數救市。當時美聯儲將利率削減至零,併購買數萬億美元的債券以緩解金融狀況,美國國會和兩屆總統政府通過了數萬億美元的支出計劃以支持消費者和企業。

但這一次可能會看起來大不相同,這不僅僅是因爲經濟放緩的程度(如果事實證明是這樣的話)看起來遠小於美國和世界經濟因封鎖而造成的巨大損失。

此外,美聯儲的政策利率目前在5.25%至5.5%的範圍內,比2020年3月時的1.50%至1.75%高得多,這爲美聯儲提供了更大的降息空間。

在財政方面,高額的美國政府債務水平可能會阻礙當前或下一屆總統政府做出強有力的刺激性回應。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