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動盪不安:美聯儲的降息決策與經濟未來的拉鋸戰

9月再度印證了其作爲股市最具挑戰性月份的聲譽,儘管美聯儲正準備在下下週終於實施期待已久的降息。

讓投資者擔憂的是,他們擔心卻不確定,這次貨幣寬鬆政策是否等待得太久了。

我認爲美聯儲在降息方面動作太遲了,但如果鮑威爾能避免經濟衰退,他許多錯誤都將被原諒。現在仍無法確定是否會發生衰退,”Navellier & Associates的投資策略師伊萬·馬切夫在一份報告中提到。

美國投資者在勞工節假期後重返市場,標普500指數在上週的交易中下跌了4.3%,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9%,兩大指數均創下自20233月以來最差的單週表現。科技股首當其衝,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大跌5.8%,創下自20221月以來最差的單週表現。

8月初的經濟增長恐慌相似,市場回調歸咎於一系列疲軟的經濟數據。儘管數據並非全然悲觀,投資者依然被另一份疲軟的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數據嚇壞了,而服務業的增長未能有效提振市場情緒。

但真正的焦點是週五發佈的8月就業報告,該報告的結果尚不明確。美聯儲早已暗示將在918日的會議上降息,問題只是降25個基點還是50個基點。美聯儲觀察家預計就業數據會快速解決這一爭論。結果卻並沒有。

支持降息50個基點的陣營指出,非農就業人數僅增加了14.2萬,低於預期的16.1萬,而前幾個月的數據也進行了大幅下調。支持降息25個基點的陣營則強調失業率從4.3%下降到4.2%,而平均時薪的上升也緩解了對消費者健康狀況的擔憂。

由於9月降息幅度的爭議不斷,美聯儲基金期貨價格波動劇烈。美聯儲理事克里斯·沃勒的言論最初被解讀爲支持大幅降息,但很快市場押注又回到小幅降息的可能性。根據CME FedWatch工具的數據,最終市場預測50個基點降息的概率爲30%,而25個基點降息的概率爲70%

市場的注意力現在轉向本週的通脹數據,特別是8月的CPI數據,可能會提供最後的判斷。這很關鍵,因爲儘管投資者長期期待降息,交易者進入2024年時曾預計將有七次25個基點的降息,但美聯儲的大動作可能反而讓市場感到不安

Nationwide Financial首席投資官克里斯·格雷厄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50個基點的降息對市場而言並不是好兆頭,因爲此時人們可能會開始預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比美聯儲在幾次會議中每次降息25個基點要更高。

與此同時,市場和經濟表現出跡象表明,美聯儲自20223月以來一輪快速而激進的加息,已經讓聯邦基金利率從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20237月的5.25%5.5%,這些措施終於開始產生影響。

雷蒙德·詹姆斯公司的首席投資官拉里·亞當在週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資本密集型和利率敏感型活動顯示出放緩跡象。

他指出,除了製造業活動持續萎縮外,汽車銷售也下降至過去18個月的第二低水平,建築支出也出現了20個月來首次月度下滑。

與此同時,低收入消費者繼續承受壓力,這與折扣零售商在本週發佈的季度報告中的疲軟表現一致。亞當指出,Dollar Tree的股價周下跌了超過21%,而Dollar General表示,消費者在每個月月底的消費放緩表明他們難以將預算維持到月底。

雖然這些都聽起來很可怕,但要記住,9月通常是股市表現不佳的月份。1928年以來,9月標普500指數的平均月跌幅爲1.2%,僅有44.3%的時間最終上漲。

格雷厄姆認爲,股市內部的表現其實更具安慰性。

人工智能浪潮的最大受益者和被稱爲七巨頭中最傑出的科技公司英偉達(NVDA.O)周市值蒸發了4060億美元,創下了美國公司有史以來的最大單週市值損失紀錄。科技板塊成爲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差的板塊,周跌幅超過7%

然而,投資者一直在等待股市漲勢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格雷厄姆表示。本週的虧損雖然廣泛,但如果那些估值高企的龍頭公司回調,而其他板塊的估值有所提升,這可能反而會伴隨著市場的更健康發展

他說,如果市盈率高達20多倍的公司可以回調到21-22倍,而市盈率在15-16倍的公司可以上升到18-19倍,同時兩者的收益都改善,這將爲市場提供一個相當有利的背景。

儘管短期增長擔憂依然存在,但格雷厄姆認爲,經濟似乎已經進入了投資者長期期待的軟著陸狀態,而更廣泛的市場也將開始從人工智能相關的生產力提升中獲益。

雷蒙德·詹姆斯公司的亞當表示,儘管最近的悲觀情緒和收益率曲線發出的警告,他仍然懷疑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儘管收益率曲線的記錄很強,但我們的預測是我們將避免衰退。原因?美聯儲有足夠的降息空間來支持經濟渡過這段疲軟期,以保持經濟擴張他寫道。

與此同時,Navellier的馬切夫則質疑軟著陸和衰退之間的區別是否真的有意義。

目前來看,美國經濟似乎正在軟著陸,但在我看來,軟著陸和輕度衰退之間的差異正在變得模糊不清,他寫道。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