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頁報告揭露:特勤局一連串失誤導致特朗普遇刺

美國參議院的一份臨時報告指出,在前總統特朗普7月的競選集會期間,特勤局的推進和安保工作存在規劃、通信和安全等方面的失誤,“直接促成了”針對他的暗殺企圖。

這份長達94頁的報告於當地時間週三發佈,列舉了近六個問題,包括缺乏指揮鏈、與州和地方執法部門協調不力、資源和設備不足,以及未能對現場進行充分保護等。該報告援引了對特勤局高級官員和負責監督集會安全的地方執法部門的採訪,稱這些失誤是“可預見的、可以預防的”,但許多問題“仍未得到特勤局的解決”。

關鍵時刻,狙擊手未能及時提醒撤離

7月13日,在競選集會上,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遭遇刺殺之前,一名特勤局狙擊手從屋頂的高處觀察,看到當地警察持槍衝向距離前總統演講地點約400英尺的建築。

這一緊張場景促使狙擊手們將步槍架在三腳架上,通過瞄準鏡進行搜索。然而,負責反狙擊任務的小組長並沒有通過無線電去通知特朗普的安保隊伍,讓他撤離舞臺。他在向參議院調查人員回憶時說:“我當時並沒有想到這一點。”

參議院的調查報告認爲,這個時刻是特勤局當天的重大失誤之一,導致一名20歲的槍手有機可乘,一共發射了8槍,導致特朗普受傷,一名觀衆死亡。“這些失誤中的每一個都是可以預防的,而這些失誤的後果非常嚴重,”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主席、密歇根州參議員加里·彼得斯(Gary Peters)說道。

指揮鏈不清,無人負責,相互推卸

參議院調查人員在發佈的臨時報告中表示,特勤局的規劃因指揮鏈不清、技術問題以及未重視槍手所在的“美國玻璃研究”大樓而受到阻礙。槍手帶著一支AR-15半自動步槍登上了該大樓的屋頂,而這棟大樓剛好位於特勤局爲集會設置的安全範圍之外。

根據報告,特勤局的特工告訴調查人員,集會的安保和規劃決策是協作完成的,他們無法確定誰是特勤局內的最終決策者。“這幾乎像是一場‘阿博特與科斯特洛’式的鬧劇,各方都在互相推卸責任,”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主席、康涅狄格州參議員理查德·布盧門撒爾(Richard Blumenthal)表示,“真相比小說更加離奇。”

報告稱,特勤局、聯邦、州和地方執法部門在7月13日集會之前只舉行了兩次“正式”會議,並將活動前的對接描述爲“非正式的”。

通信混亂,安保人員使用不同的無線電頻道

報告批評特勤局未能與當地的執法部門進行實時溝通,並強調了孤立的通信如何阻礙了安保工作。例如,現場有兩個通信中心——一個由特勤局運營,另一個由地方執法部門運營,主要通過手機相連。當地執法部門和特勤局特工使用不同的無線電頻道。

在採訪中,多位特勤局官員還表示,他們的無線電設備存在技術問題,還說這種情況很常見。一名特勤局狙擊手說,7月13日他被提供了一個當地的無線電設備,但因爲忙於修理特勤局提供的無線電設備,他沒有時間去拿。另一名特勤局僱員在槍擊事件發生前一小時向主管發短信說,“我的手機或收音機通信都不好,但我儘量……”

資源和設備不足,現場未經充分檢查

報告還指出,技術問題推遲了特勤局部署一種系統,這個系統本來可能探測到槍手在集會前飛至現場的無人機。由於沒有備用系統,負責反無人機系統的特勤局特工撥打了一個免費技術支持熱線,而這一過程耗費了數小時。參議院調查人員詢問該特工是否接受過無人機探測的專門培訓時,他表示,另一名特勤局員工曾簡要指導過他該系統的操作,整個指導時間不到一小時。

報告還重點關注了槍手如何登上開槍的屋頂。報告顯示,特勤局官員知道當地的狙擊手計劃在該建築物內部而非屋頂上佈防,但並未提出異議或擔憂。由於在沒有明確負責人的情況下溝通中斷,特勤局沒有進入該建築,也沒有在集會開始前對其進行清掃。

“將距離講臺僅100多碼、視野開闊的屋頂空置是不可接受且不可原諒的錯誤,”肯塔基州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表示,“指揮鏈不清意味著沒有人走過那裏並問道,‘嘿,爲什麼沒有反狙擊手在屋頂上?’”

情報共享失誤,特工事後才知道事態迫切性

報告還稱,關於伊朗針對特朗普的暗殺陰謀存在可靠情報,促使美國特勤局官員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步驟,部署了一支反狙擊部隊來幫助確保該集會的安全,這一決定“可能挽救生命”,但最終仍未能阻止槍手,因爲有關該威脅的信息沒有傳達給當地的高級官員或當地的其他特勤局人員。他們隨後告訴委員會,他們“絕對”應該在事件發生前瞭解這一點,以便可以請求配備額外資源。根據參議院報告中的採訪摘錄,該集會的特勤局現場特工事後才知道伊朗對特朗普的威脅。

本月早些時候,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南部打高爾夫時發生第二次刺殺未遂事件,國會的調查變得更加緊迫。特勤局特工當時發現一名男子正通過高爾夫球場的圍欄伸出一支半自動步槍。大陪審團於週二對這名58歲的男子提出了企圖暗殺指控以及相關的槍支犯罪指控。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