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在美國大選前試射洲際彈道導彈,飛行時長創紀錄,可擊中美國

在多條戰線緊張局勢飆升的背景下,朝鮮越來越多地成爲新聞焦點,尤其是在朝鮮被指向俄羅斯派遣約一萬名士兵,爲可能部署到烏克蘭作戰做準備之後。

平壤週四試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這是近一年以來的首次。更重要的是,這次試射被廣泛認爲是朝鮮導彈有史以來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

鑑於具備核彈頭能力的洲際彈道導彈可以飛到數千英里之外,這種導彈將有能力擊中美國大陸。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幾天發射這種導彈,可謂恰逢其時

金正恩宣佈:“我申明,朝鮮永遠不會改變加強核力量的路線。”

以下是美國中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對此次發射影響的詳細描述和分析:

韓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稱,導彈於當地時間上午7:10從朝鮮首都平壤附近的一個地點發射。發言人李成俊(Lee Sung-joon)說,導彈是在“非常高的高度”發射的,飛行了600多英里後落入朝鮮東海岸附近的海域。

李說,發射時間如此接近美國大選,可能是爲了加強朝鮮的談判籌碼,吸引注意力。

他說,這種武器可能以固體推進劑爲燃料,與液體燃料相比,固體推進劑能讓導彈發射得更快,移動得更隱蔽,而且可能是從12軸運載火箭上發射的。

這也可能是對美國、北約和烏克蘭官員最近就朝鮮軍隊進入烏克蘭的報道所發出的威脅性語言和警告的回應。

例如,美國在週三的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警告說,朝鮮軍隊將“裹屍回家”。

華盛頓還忙於向韓國重申,根據條約,韓國處於美國的核保護傘之下: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說:"我今天保證,美國仍然完全致力於保衛韓國,我們的延伸威懾承諾仍然堅不可摧。這一承諾得到了美國全面的常規導彈防禦系統、核武器和先進的非核能力的支持"。

他補充說,美國和韓國將重返“大規模演習”,並 “加強他們的聯合戰備和我們的互操作性”。

然而,正是這樣的演習被金正恩反覆引用,作爲擴大其核武庫的充足理由。

今年夏天,平壤和莫斯科簽署了自己的條約,同時也在深化兩國的防務關係,克里姆林宮將此作爲朝鮮軍隊駐紮在俄羅斯的法律依據。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