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2025-01-06)

小程序: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

國外

1. 高盛:預測今年金價無法達到3000美元,因降息押注減少

高盛集團表示,預計金價到今年年底不會達到3000美元/盎司,並將這一預測推遲到2026年中期,因市場預計美聯儲將減少降息幅度。高盛分析師莉娜•托馬斯和丹•斯特魯文等預計,金價將在年底觸及每盎司2910美元。受美國大選後不確定性緩解的推動,去年12月ETF資金流動性弱於預期,這也導致新一年的定價起點較低。分析師表示:“投機性需求下降而央行購金增加,這兩股相反力量有效地相互抵消,在過去幾個月裏使金價保持在區間波動。央行購金仍將是長期金價的關鍵驅動因素。展望未來,我們預計到2026年中期,每月平均購買量將達到38噸。”

2. 高盛:目前預計美聯儲今年將降息75個基點

高盛經濟學家目前預計,美聯儲今年將降息75個基點,幅度低於之前預期的100個基點。該預測比當前的市場定價更爲鴿派,因爲該行認爲潛在通脹率呈下降趨勢。經濟學家還對新一屆特朗普政府可能的政策變化是否會導致利率上升表示懷疑。

3. 高盛:預計標普500指數年底將升至6500點

高盛發表報告,稱預計今年標普500指數到年底將上升至6500點,主要由企業盈利增長所推動;估計今年每股益利增長爲11%,明年爲7%,市盈率預計到年底將保持在約21.5倍的水平。高盛表示,去年標普500指數的總回報率達到25%,並且是連續第二年回報率超過20%,而對上一次標普500指數連續兩年回報率超過20%是在1998年及1999年。去年近一半的年度回報是來自五隻股票,分別爲英偉達、蘋果、亞馬遜、Alphabet以及博通。

4. 摩根大通:建議增加日元敞口以防範美國經濟風險

摩根大通建議,增加日元敞口以防範美國經濟意外放緩的風險。雖然摩根大通的基線預期是美元在2025年第一季度進一步走強,“但對美國的樂觀情緒已經很好地在價格中體現,即使基礎細節已經走軟,”Meera Chandan等策略師在週五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對於我們看漲美元的觀點來說,這是一個需要關注的不斷變化的風險因素,但做多日元看起來更具吸引力;增加日元敞口。”“防範美國數據意外放緩風險的一個方法是保持日元多頭頭寸。”預計歐元還有進一步走軟的空間,儘管對歐洲的悲觀情緒已被市場消化;在此前部分獲利回吐後,建議增加做空歐元/日元的倉位,並表示保持做空歐元兌瑞郎和美元。

5. 澳新銀行:美國債務已超過上限達36萬億美元,若馬斯克不幫忙美國政府或停擺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在2025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上提到,現在美國公共債務國債已經達到36萬億,超過31.4萬億上限了。“過去兩年每一年增加2萬億美元的債務,除非馬斯克真的能幫他忙,減少美國赤字,減少美債,否則我認爲很大可能是美國聯邦政府出現停擺,也對美國經濟帶來一定程度的打擊。”

6. 三菱日聯:如果英國央行降息速度超過預期,英鎊可能表現不佳

三菱日聯的德里克·哈爾潘尼表示,英國央行降息幅度超過市場預期的前景,將對英鎊造成打擊。市場對今年降息的預期看起來“過於謹慎”,英鎊在今年晚些時候的表現可能遜於非美元貨幣。英鎊前一交易日是表現最差的G10貨幣,英國12月製造業PMI意外下修,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溫和增加了2月份降息的預期。

中國

1. 誠通證券:美聯儲降息更多是機會主義行爲

1月4日,誠通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宗光在2025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上表示,美聯儲降息更多是機會主義行爲,是由於此前加息加得很高。僅從經濟自身需求來講,通脹較高的背景下不支持如此快速降息。他提及,如果2025年美國通脹本身由於內生性因素開始上行,疊加邊際因素的影響,通脹若快速走高至4%-5%的水平,可能還會迫使美聯儲加息,這種情況下對於美元而言可能會大幅升值。

2. 工銀國際:預計2025年美聯儲降息幅度在50-75個基點

1月4日,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在2025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上表示,2025年美國貨幣政策調整路徑會是一個“先急後緩”的過程,目前預計2025年美聯儲降息幅度在50-75個基點左右。程實表示,美國面臨的再通脹風險主要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一是目前美國通脹所處易升難降區間,接下來繼續下行空間很小且難度很大,實際上有非常多可能驅動美國通脹上行的因素。二是當前市場對美國通脹形成了一個上行預期,通脹預期總是會自我實現的,所以會形成實質的通脹上行壓力。

3. 中信建投:中期牛市不變,短期回調是機遇

中信建投研報表示,或受微觀流動性,匯率調整,政策真空、業績預告及特朗普帶來的不確定性等預期綜合擾動,短期市場弱於預期。中信建投認爲,牛市底層邏輯未被破壞,扭轉通縮目標依舊明確。特朗普2.0確實帶來不確定性,但外部因素是次要矛盾,其影響節奏,不影響趨勢。從金融市場看,特朗普交易演繹至今,美債利率已達高位且較充分反饋再通脹及樂觀基本面預期;本週港股及中概股整體穩定,近期並無從基本面出發的充分理由促使A股持續調整。且中國政策依然值得期待,央行四季度例會釋放擇機降息降準信號,“兩重兩新”加碼,後續若政策實質性落地,市場有望隨之企穩並展開進攻行情,回調是佈局機會。

4. 中信證券:集中調倉導致下行,但並無流動性風險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宏觀基本面並不是本輪市場下行的主因。當前正處於政策空窗期,經濟基本面整體平穩。PMI仍處榮枯線之上,以舊換新政策如期延續,宏觀流動性仍合理充裕,匯率不會出現超調風險。歲末年初的集中調倉,或導致了本輪市場下行。匯金公司、保險等潛在介入的配置型資金或將進一步強化大盤價值風格,不少資金提前主動調倉。臨近業績期活躍資金主導的小盤風格炒作情緒退坡,風險偏好趨向保守,止盈避險情緒升溫。11月下旬以來交易損耗逐步放大,交投雖然活躍,但賺錢效應迅速衰減,資金參與熱情下降。市場後續不會出現極端流動性風險。融資餘額雖處高位,但集中平倉風險可控;量化策略運行平穩,風險敞口明顯收縮;保證金和基金申贖等資金面整體平穩,並未出現明顯異常。預計春節後市場開始醞釀春季攻勢。從風格配置來看,預計純粹的小盤風格難以延續,大盤價值風格佔優;從板塊配置來看,建議繼續採用紅利+主題的槓鈴策略,並更偏向紅利,同時密切關注醫藥板塊政策催化。

5. 中信建投:2025年黃金交易節奏上,考慮實際利率的“非對稱影響”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2025年黃金交易節奏上,考慮實際利率的“非對稱影響”。美聯儲貨幣寬鬆的節奏以及通脹路徑的演繹,仍將牽引黃金的交易節奏。美債利率(黃金傳統持有成本)對金價仍產生影響,但或延續2023-2024年“跟漲不跟跌,漲多跌少”的交易新規律。中長期視角下,金價中樞仍將受益於以央行購金爲代表的避險買盤的支撐。過去三年,美元和美國基本面持續強勁的核心原因是,通過大財政和資金迴流提振美國資產,但也相應加劇了美國和非美市場的割裂,形成了美元與非美資產之間反差。特朗普的諸多政策主張有可能固化或進一步強化大財政、科技創新和全球資金再平衡,演繹MAGA2.0。MAGA2.0的脆弱性在於,美國債務負擔偏高以及,全球貿易體系脆弱性。

6. 中金公司:國補政策利好落地,關注消費電子需求提振

中金公司研報認爲,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3日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宣佈擴圍實施“兩新”工作,將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給予補貼。根據IDC,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4%至3.16億部,連續實現5個季度的同比增長;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3.2%至6878萬臺,連續4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中金公司看好國補政策落地,消費電子需求持續提升。

7. 華泰證券:中國PFA市場有望較快放量,預計潛在規模超百億元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PFA作爲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心臟電生理創新療法,能有效解決傳統射頻消融和冷凍消融的部分痛點,有望成爲主流療法之一。全球PFA市場23年規模超1億美元,伴隨技術升級、滲透率提升及適應癥拓展,有望維持高速增長態勢。中國PFA市場處於發展初期,有望較快放量,預計潛在規模超百億元。但綜合考慮麻醉方式、價格、醫保等因素,預計放量速度略慢於美國市場。華泰證券認爲三維支持、雙能量源、電生理綜合解決方案能力爲PFA長期勝出關鍵,預計未來PFA領域仍是存量內外資電生理龍頭的角逐。

8. 東莞證券:預計市場有望逐步企穩回升,關注銀行、有色金屬等板塊

東莞證券研報認爲,總體來看,當前市場下跌空間有限,展望後市,央行啓動第二次互換便利操作,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新規落地,滬深A股分紅派息手續費減半收取,個人養老金全面落地並擴大投資範圍,加快引入中長期資本進入股市,有望進一步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東莞證券預計後續市場在短暫修整後,有望逐步企穩回升。板塊選擇方面,建議重點關注銀行、有色金屬、電力設備和TMT等板塊。

9. 中原證券:未來股指總體預計將保持震盪格局,建議短線關注黃金等投資機會

中原證券研報認爲,隨著中國宏觀調控、促增長政策持續落地推進,未來股指總體預計將保持震盪格局,同時仍需密切關注政策面、資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變化情況。建議短線關注黃金、煤炭、醫藥以及有色金屬等行業的投資機會。

10. 中信證券:當前工業產能週期還在探底,個別行業預期會率先實現產能出清或產能擴張

中信證券發文稱,工業產能週期本質是由供需格局推動,能夠指導投資方向。當前工業產能週期還在探底,中游製造下的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壓力較大,個別行業預期會率先實現產能出清或產能擴張。在此背景下,關注兩類投資機會:供需失衡行業產能出清向供需平衡轉變和供需平衡行業保持產能擴張維持住供需平衡。從歷史數據分析看,供需格局能夠指引行業未來淨利和收益的方向,而產能利用率、資本開支和需求的拐點信號對於供需格局變化具有前瞻性。進一步地,基於供需格局從產能週期拐點和需求價格信號識別構建產能出清和產能擴張策略,2014年以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產能出清和產能擴張組合相對中證全指的年化超額收益分別爲9.2%和8.5%。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