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算計與冒險,最終能否得償所願?】1. 爲何以色列要

【以色列的算計與冒險,最終能否得償所願?】
1. 爲何以色列要現在攻擊伊朗?——內塔尼亞胡政府認爲當前是戰略窗口期(美國支持、伊朗國內相對虛弱、以領導層強硬派主導),旨在破壞即將重啓的伊核談判,同時內塔尼亞胡也意圖藉此轉移國內政治危機,鞏固自身權力。
2. 兩國敵對的根源——1979年伊斯蘭革命導致兩國由盟友轉爲死敵。伊朗政權稱以色列爲“小撒旦”,呼籲將其消滅。伊朗長期支持哈馬斯、真主黨等與以色列敵對的組織。另外,以色列將伊朗擁核視爲生存威脅,存在覈安全的根本性衝突。
3. 由代理人衝突轉向直接交火的轉折點——伊朗在去年4月首次直接襲擊以色列,雖未造成重大損失,但打破雙方長期間接衝突的模式。同年7月,以色列在德黑蘭刺殺哈馬斯領袖哈尼亞。10月,雙方再度互相發動空襲。這些事件將衝突推入更不可控階段,但當時雙方還保持一定剋制。
4. 以色列的軍事能力——擁有壓倒性技術優勢(尤其空中力量,如F-35隱身戰機)及美國支持;構建多層高效防空體系(箭式系統、大衛投石索等),根據以軍說法,在與伊朗去年4月的實戰中攔截率超99%;具備先進網絡戰能力(如“震網”病毒)。
5. 伊朗的軍事能力——自主開發武器受制裁限制,常規軍力落後;但擁有大量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無人機;通過與俄羅斯合作提升空軍實力;核潛力;也具備網絡戰能力。
6. 以色列能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嗎?——伊朗核心核設施深埋地下,需重型鑽地彈反覆打擊,以軍現役彈藥穿透力不足,需依賴美軍3萬磅級MOP鑽地彈(但美方參戰意願存疑);另外,核設施數量多且分散,飽和打擊難度大;情報評估認爲空襲僅能暫緩而非終結伊朗核能力。
7. 以色列盟友——美國提供軍事支持及英國有限協助,特朗普政府雖協防但反對以方主動打擊伊朗。
8. 伊朗盟友——黎巴嫩真主黨(2024年受以軍打擊嚴重削弱)、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什葉派民兵;與俄羅斯關係友好但援助有限;去年底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倒臺,喪失中東唯一國家盟友。
9. 阿拉伯國家的立場——海灣國家雖因防範伊朗而與以色列緩和關係,但他們也在尋求修復與伊關係。沙特在2023年與伊朗復交後更趨謹慎,公開支持外交解決。阿拉伯國家不會公開支持以色列對抗穆斯林國家,但可能默許有限合作,如開放領空供以軍戰機過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