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營收超預期但虧損擴大,重組與AI投入成焦點

英特爾(INTC.O)上季度營收好於華爾街預期,但因重組費用高企,利潤承壓。

這家芯片製造商週四公佈了6月季度的混合財報:總營收爲12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但高於FactSet分析師一致預期的120億美元。然而,英特爾公佈的調整後每股虧損爲0.10美元,而FactSet追蹤的分析師此前預計其調整後每股盈利爲0.01美元。

財報發佈後,英特爾股價在週四盤後交易中下跌4.6%,儘管財報發佈前一度上漲。

重組費用拖累利潤

公司表示,已“完成大部分計劃中的裁員行動”,即裁減約15%員工,導致第二季度產生19億美元的重組費用,該費用未計入調整後業績;英特爾按GAAP口徑錄得29億美元虧損。

此外,公司還計提了8億美元的減值費用及2億美元的“一次性期間成本”,這些額外支出使調整後每股收益減少了0.20美元。

首席執行官陳立武(Lip-Bu Tan)在聲明中表示:“我們的運營表現展示了我們在改善執行力和提高效率方面取得的初步進展。我們正專注於強化核心產品組合和AI路線圖,以更好地服務客戶。”

按業務分項,客戶端計算部門第二季度營收爲79億美元,數據中心與AI業務營收爲39億美元,均高於FactSet預期的74億美元和36億美元。

前景展望與市場質疑

英特爾預計第三季度營收將在126億至136億美元之間,高於FactSet一致預期中值(127億美元)。但利潤指引遜於預期:公司預計調整後每股盈利將盈虧平衡,而分析師預期爲每股盈利0.04美元。

本週早些時候,伯恩斯坦分析師指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可能不在英特爾的短期財報表現,而在於其未來戰略。自今年3月陳立武接任CEO以來,市場一直關注其代工業務的走向,以及在AI技術競賽中落後的情況下,芯片技術能否取得突破。

陳立武在週四的聲明中表示,公司正在努力建設“一個更加財務自律的代工業務”。他承認這“需要時間”,但認爲“存在明顯機會以增強競爭力、改善盈利能力並創造長期股東價值”。

伯恩斯坦團隊在報告中指出,英特爾PC業務“在關稅動態的影響下短期或表現尚可”。但他們懷疑“不會有人僅因這一潛在利好而買入該股”,因爲“需求提前釋放的驅動力幾乎已是既定事實”。伯恩斯坦還稱,英特爾面臨的結構性阻力“似乎正在惡化而非改善”,未來戰略及發展方向“遠比季度業績更重要”。

18A製程、14A節點與AI佈局

美銀證券(BofA Securities)分析師在週三客戶報告中表示,儘管英特爾在業務和競爭力上面臨阻力,他們認爲18A製程的加速量產可能帶來積極因素——這是英特爾在前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時期斥資數十億美元開發的先進製程。

陳立武在財報電話會上稱,英特爾正在18A產品的良率與性能目標上持續取得進展,它將成爲公司未來至少三代客戶端與服務器產品的基礎;同時,18A家族在英特爾爲美國政府及首批承諾客戶提供服務方面也至關重要。

“在18A階段之前及其期間,我們只依靠英特爾自有產品就能實現合理的投資回報,”陳立武說,“但隨著14A節點資本開支增加,我們需要同時依賴自有產品及重要的外部客戶,以確保部署資本的合理回報。”

企業客戶與AI戰略

美國銀行團隊還認爲,英特爾“即將到來的企業客戶設備更新週期可能在當前低迷預期下帶來短期利好”。分析師維持對英特爾股票的中性評級,認爲公司具備“潛在的轉型機會”,但也指出該公司在中央處理器市場仍面臨AMD(AMD.O)及英偉達(NVDA.O)的競爭壓力,並且缺乏AI加速器產品組合。

陳立武在電話會上表示,他已實施一項新政策,即在芯片進入代工廠製造前的“最終設計階段”(tape out),“每一個主要芯片設計都由他親自審閱並批準”。

對於AI戰略,他回應分析師提問時稱:“未來幾個月我們將公佈AI戰略”,並補充說公司將重點關注AI推理及Agentic AI的需求。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