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2025-07-29)

小程序:每日全球外匯市場要聞速遞

國外

1. 瑞銀: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信心增強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表示,自去年九月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產生積極變化後,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興趣日益濃厚,包括A股和港股市場。他指出,港股相較於美元資產更具吸引力,投資者可以從中國公司的基本面改善和估值回升中獲益,港元匯率與美元掛鉤也進一步推動了對港股的需求。房東明認爲,憑藉市場深度和估值優勢,A股表現有望追上港股。“我們一直強調,中國資產整體被國際投資者低配的局面不會持續。”他指出。

2. 大摩:標普500指數明年年中目標上望7200點

摩根士丹利策略員Michael Wilson相信,在藍籌盈利及宏觀趨勢向好的支持下,美股標普500指數到明年中有機會升至7200點,即較目前有12.5%上升空間。Wilson在證券分析報告內稱,標普500指數7200點是較樂觀的預測,主要因爲預料標普500指數成分股每股總盈利達到319元,並把預期市盈率訂爲22.5倍,因此得出標指上望目標。Wilson認爲,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佈的季績顯示,企業盈利增長有穩定基礎,平均增幅預料在10%至20%的中間水平。Wilson形容,目前的股市週期屬於非傳統週期,主要是受到營運槓桿比率正面、人工智能應用、美元匯價弱、稅款節省、收入增長良好、需求持續上升,以及美聯儲將展開減息等因素支持。他有信心標指將趨於符合上述樂觀預測,建議趁低吸納優質股。至於個別行業,Wilson維持原先看法,相信工業股將是本次升市的最受惠者之一。

3. 荷蘭國際:歐元承壓下跌,本週美聯儲料維持利率不變

荷蘭國際集團分析師Chris Turner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外匯市場對美歐貿易協議的反應有限,因爲上週就已經有了達成協議的預期。由於市場等待美聯儲本週的利率決議,歐元承壓下跌。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維持利率不變。荷蘭國際集團預計,如果美聯儲繼續抵制降息的政治壓力,歐元兌美元可能跌至1.16。數據顯示,貨幣市場預計美聯儲在10月份之前不會降息。

4. 裕信銀行:美歐達成不平衡協議總比未達成要好

意大利裕信銀行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說,歐盟和美國之間達成一項不對稱協議總比沒達成協議好。不過,鑑於美國對歐盟徵收的關稅遠高於歐盟對美國徵收的關稅,這對歐盟來說可能不是一筆好交易。“然而,該協議對歐洲經濟和市場來說可能已經足夠好了,因爲它消除了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可能性。”該協議幾乎不會改變歐盟的宏觀經濟前景或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經濟學家表示,到目前爲止,關稅並沒有對市場、企業和家庭的信心造成太大打擊。

中國

1. 華泰證券:預計美聯儲7月會議大概率按兵不動

華泰證券研報稱,台北時間7月31日(週四)凌晨美聯儲將公佈7月議息會議決定,雖然6月會議以來特朗普多次施壓鮑威爾降息,美聯儲內部也有委員要求7月降息,但考慮到就業市場整體超預期,且關稅未來將逐步傳導至通脹,預計美聯儲7月會議大概率按兵不動;往前看,華泰證券認爲,後續降息決策取決於7—8月經濟數據,維持就業市場走弱會促使美聯儲9—12月預防式降息2次的判斷。

2. 國泰海通:解僱鮑威爾高難度、低收益、高風險,且可能性較低

國泰海通發表研報稱,解僱鮑威爾是一項高難度、低收益且高風險的行爲,可能性較低。後續特朗普更大可能以提前宣佈繼任者的方式施加影響。考慮到美聯儲內部貨幣政策分歧較大,特朗普重塑美聯儲的效果或也相對有限。特朗普向鮑威爾的發難是“財政焦慮”的蔓延。“大漂亮法案”的通過印證了美國正加深對順週期赤字的路徑依賴,而代價是面臨高昂的債務發行成本和不斷下滑的長債接受度。向美聯儲施壓是解決財政焦慮的一個“損招”,見效快但副作用極大。一旦投資者預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透明度受到威脅,“股債匯三殺”情景重現的概率將大幅提升。

3. 中信證券:育兒補貼制度落地,四大領域迎接機遇

中信證券研報稱,7月28日,中辦、國辦印發《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明確對3週歲以下嬰幼兒按每孩每年3600元標準發放補貼。具體來看,一是覆蓋範圍全面擴大。政策將3週歲以下嬰幼兒全部納入補貼範圍,年補貼總量約千億元,由中央財政保障。二是後續差異化地方補貼值得期待。方案賦予了財政實力強、人口流入多的省份更大自主權,鼓勵其結合本地需求額外增加補貼。投資建議上,我們推薦乳製品、母嬰連鎖、嬰幼兒用品、產後護理服務四大領域。

4. 中信證券:8月流動性缺口的絕對規模壓力不大

中信證券研報稱,經我們測算,完全排除MLF以及逆回購到期的因素,8月流動性缺口的絕對規模壓力不大。財政和貨幣政策對流動性格局的風險可控,更多需要關注機構行爲對資金面的擾動。我們預計流動性不會進一步大幅收緊,但在一些跨月或稅期走款等特殊時點,仍建議謹慎佈局,不要過度博弈。

5. 中信證券:重卡“淡季不淡”,有望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展望2025年三季度,今年重卡會出現“淡季不淡”現象。預計2025年全年重卡銷量約105萬臺,同比+16%;其中內銷銷量約73萬臺,同比+20%,出口銷量約32萬臺,同比+10%。看好內外共振下的行業高質量增長,以及龍頭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持續推薦重卡行業重點公司。

6. 中信證券:預計eSIM需求有望持續提升

中信證券研報稱,eSIM(嵌入式SIM卡)是將傳統實體SIM卡的功能集成到設備主板上的芯片模塊,通過軟件實現運營商配置文件的遠程寫入與管理。2024年全球eSIM手機出貨量約3億臺,對應滲透率約25%。2023年5月至7月,中國三大運營商相繼發佈公告宣佈由於業務維護升級,暫停辦理eSIM手錶一號雙終端業務。據中國經營報消息,中國運營商eSIM業務於近期迎來重啓,中國聯通步已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率先恢復了eSIM業務。展望後續,考慮到消費電子產品對輕薄化及防水防塵性能要求的提升以及用戶“一號多終端”的需求,我們預計eSIM需求有望持續提升。

7. 中金:預計遠期煤價中樞有望隨邊際成本抬升而上行

中金公司研報認爲,下半年煤炭供給釋放有望更加理性,結合需求或邊際改善,煤價可能整體呈現反彈回升的態勢,助力行業盈利修復。長遠來看,行業盈利持續性是核心,我們預計遠期煤價中樞有望隨邊際成本抬升而上行,資源稟賦優異、成本低的企業有望穿越週期。

8. 中信建投:港股醫療器械公司整體創新性較強,關注估值修復和國際化機會

中信建投研報表示,港股醫療器械公司整體創新性較強,多家企業即將步入扭虧爲盈或業績快速釋放的階段。今年以來,有創新產品上市、技術突破實現license-out可能的催化,以及賬上現金豐富、業績快速釋放、估值低位的部分18A器械公司,年初至今有翻倍以上的漲幅;部分業績高增長的低估值龍頭器械公司年初至今亦有較好表現。映射到A股醫療器械投資,亦看好器械集採政策優化、創新產品上市放量及國際業務高增長個股的投資機會,預計下半年多家企業將迎來業績拐點,Q3業績有望實現高增長。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