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改對俄製裁時間表,“油價炸彈”滴答作響!

美國總統特朗普出人意料地縮短了對俄羅斯實施迄今最嚴厲石油出口制裁的最後期限。儘管市場此前對他的威脅持懷疑態度,但這一威脅的規模可能迫使投資者開始爲這一重大尾部風險定價

週一,特朗普在蘇格蘭與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共同出席活動時表示,他只給莫斯科10至12天時間達成結束俄烏衝突的協議,否則將對其石油出口實施所謂的二級關稅(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徵收100%的關稅)——這比他7月14日設定的50天期限大幅縮短。

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6月俄羅斯原油日出口量爲468萬桶(約佔全球需求的4.5%),精煉產品日出口量爲250萬桶。因此,此舉可能擾亂全球石油供應。

特朗普真的會兌現威脅嗎?誰也說不準。

實施針對俄羅斯的二級關稅可能導致油價飆升,進而推高美國通脹——即便特朗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感到失望”,這一結果也可能讓他猶豫。

近幾個月,這位共和黨總統已有多次高調錶態後收回威脅的情況,包括4月2日最初宣佈的“對等關稅”,因市場壓力迅速淡化。

但特朗普也兌現過部分威脅,最引人注目的是6月22日轟炸伊朗核設施。與投資者最初對二級關稅威脅的不屑一顧不同,週一油價上漲了近3%。

因此,他反覆無常的對俄政策可能讓一些投資者不敢完全忽視這一風險。

接下來的問題是,二級關稅這種相對未經檢驗、生硬的金融武器是否有效?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印度6月是俄羅斯海運原油最大進口國,日進口150萬桶。這位俄羅斯的主要客戶之一目前正與美國進行緊張的貿易談判, 該國不太可能想加劇與華盛頓的貿易緊張,因此可能會放棄莫斯科,轉而選擇新的(無疑更昂貴的)能源來源。

鑑於當前供需動態,新制裁對全球石油市場的潛在影響規模難以估量。

IEA預計,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將爲70萬桶/日,爲2009年以來最低;而今年供應預計將大幅增加210萬桶/日,至1.051億桶/日。

近幾個月供應增長主要來自沙特牽頭的OPEC+的增產。該組織4月開始取消220萬桶/日的減產,並將阿聯酋的生產配額提高30萬桶/日。

OPEC+增產自然導致其剩餘產能下降,但截至6月,沙特仍有230萬桶/日的產能可在90天內投產,阿聯酋和科威特的剩餘產能分別爲90萬桶/日和60萬桶/日。

這意味著,若出現突發供應中斷,這三個海灣產油國可相對快速地提高產量。

但即便如此,若特朗普對俄實施二級關稅,市場可能仍難平靜——部分原因是莫斯科可能採取的報復措施存在不確定性。

近年來,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稅收入佔俄羅斯聯邦預算的30%至50%,是克里姆林宮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因此,普京可能會對任何限制其收入的西方措施做出強烈回應。

上週就有這樣的跡象:在新法規實施後,俄羅斯暫時禁止外國油輪在俄羅斯主要黑海港口裝載原油。

新羅西斯克港(佔全球供應的2%以上)的裝載次日恢復,這可能是莫斯科在發出警告:它可以輕易採取類似措施。

特朗普的最新威脅可能只是虛張聲勢,但無論如何,它縮短了一顆定時炸彈的引信——石油市場或許難以忽視。

以上內容來自路透社能源專欄作家羅恩•布索(Ron Bousso)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