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預算實驗室:美國短期通脹或飆升1.8%!

進口汽車、藥品、服裝等商品價格未來數月可能普遍上漲,美國宣佈對歐盟大部分進口商品加徵15%關稅。7月27日公佈的這項協議被分析師視爲特朗普的勝利,其政府原定自設8月1日爲談判截止期限。

7月28日美股開盤多數走高,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創下歷史新高——此前特朗普公佈的關稅稅率遠低於本月稍早威脅的30%。

但對美國消費者而言,即便調降後的關稅仍將推高價格。耶魯預算實驗室估算,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含新歐盟進口稅率)短期內將使物價上漲1.8%,相當於每戶家庭年收入減少約2400美元

耶魯預算實驗室經濟主任泰德斯基(Ernie Tedeschi)強調,“增幅看似微小,但美聯儲的通脹目標是2%。這意味著我們額外承受了近一年的通脹壓力。這影響重大。”以下是可能漲價的領域:

歐洲汽車

作爲歐盟最大出口產業之一,汽車價格漲幅可能最爲顯著。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霍夫鮑爾(Gary Hufbauer)指出,雖然15%關稅低於現行27.5%,但車企利潤微薄,歐盟廠商不願自行消化成本。

他表示:“預計在美銷售的歐洲汽車價格至少上漲10%。”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勒(Hildegard Müller)警告,15%關稅可能導致德國汽車業“每年損失數十億”。大衆已因上半年關稅衝擊15億美元,下調全年銷售預期。

泰德斯基表示,不同品牌漲幅將存在差異,因許多車企在北美設有工廠。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貿易協定也會影響定價。“消費者需警惕進口車漲價,但並非所有歐洲品牌都會提價——供應鏈太複雜了。”他預計,新關稅引發的價格波動將在今夏至秋季顯現。

傢俱

凱投宏觀北美副首席經濟學家布朗(Stephen Brown)指出,傢俱業可能受衝擊。以宜家爲例,其官網顯示“大部分”產品來自中國、波蘭、意大利等國。宜家母公司去年11月向路透社透露,在美銷售產品僅10%產自北美。“除非調整供應鏈,否則傢俱價格難免受影響。”

藥品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明確,藥品將適用15%關稅(部分仿製藥除外)。路透社數據顯示,歐盟佔美國藥品進口量的60%,是其最大價值出口品類。但布朗認爲,藥企比其他行業更易將產能轉移至美國。例如生產“減肥神藥”Wegovy和Ozempic的諾和諾德,已在北卡羅來納州設廠並計劃擴建。“短期漲價可能不如其他商品持久。”此外,若保險覆蓋進口藥費用,消費者可能感受不到漲價。

奢侈品

進口設計師手袋、服裝及食品價格也可能攀升。霍夫鮑爾分析:“對中國徵收關稅將推高沃爾瑪商品價格,而對歐關稅將主要衝擊全食超市和高檔零售店。”不過奢侈品利潤較高,廠商或更願分擔部分關稅成本。

機械設備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1年機械和電器佔歐盟對美出口的20%。雖然消費者不直接購買,但專家警告,製造商成本上升最終將傳導至終端價格。“這些產品不會立即影響消費者,但長期可能產生間接衝擊。”泰德斯基補充道。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