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的豪賭:未來兩月經濟驗明正身,9月政策懸念保留

利率制定有時更像藝術而非科學,尤其當經濟持續背離預期時——美聯儲週三直面了這一現實。美國可能正處在兩種經濟情境中的任意一種,而美聯儲官員或許還需數月才能辨明真相:一種情境中,潛伏在整體穩健數據下的經濟疲軟終將顯露;另一種情境裏,人工智能投資與家庭財富膨脹將推動經濟穿越貿易戰逆風。

本週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主席鮑威爾爲9月會議保留充分靈活性,既未作出承諾也不排除任何可能。官員們押注至少兩個月的等待能釐清關稅究竟會拖累經濟、推升通脹還是影響甚微——這種耐心伴隨著雙向風險。

鮑威爾暗示他仍致力於維護年初看似已實現的“軟著陸”,即通脹回落但未嚴重損害就業市場。然而,關稅推高部分商品價格後形成的逆風,可能使美聯儲偏離軌道。五年前新冠疫情爆發時,美聯儲實施超常規刺激且撤出遲緩,導致了2022年通脹顯現頑固性後的急速加息。

週三,這位美聯儲主席重申四年前的承諾:確保任何價格上漲不會持續。“但我們希望高效地實現目標——高效地,”他在記者會上表示。過早降息可能迫使美聯儲後續再度加息,“這很低效”,但等待過久又可能對就業市場造成不必要傷害。

在第一種經濟情境中,鮑威爾引以爲豪的4.1%失業率正掩蓋勞動力市場加速惡化的風險。“失業率數據讓你對就業市場真實狀況產生誤判,”復興宏觀研究經濟研究主管尼爾·杜塔(Neil Dutta)指出。相比同等失業率水平的經濟體,當前實際想工作卻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數異常多,零薪資增長的勞動者比例畸高,僅半數行業在新增崗位——這一指標處於歷史低位。美聯儲理事沃勒兩週前的演講已警示此類擔憂。

若勞動力市場開始瓦解,將佐證批評者觀點——美聯儲本該本週(若非更早)重啓降息。週三投票反對利率決定的沃勒認爲,經濟強度被高估。鮑威爾未否認這些憂慮,指出失業率企穩源於勞動力供需同步放緩,這正是“我們看到就業市場下行風險”的原因。

消費領域也顯現疲軟跡象。美國銀行研究院數據顯示,酒店、機票及餐飲等服務消費連續三個月下滑,爲2008年來首次。截至6月的三個月,低收入家庭信用卡支出出現逾一年首降。消費者正縮減旅行餐飲等非必需開支,而保險房租等剛性成本持續攀升。

“若要描述消費者現狀,我會說正在降溫但未凍結,更未崩潰,”美銀研究院主管莉茲·埃弗雷特·克里斯伯格(Liz Everett Krisberg)表示。

房地產市場構成另一拖累因素,可能放大就業市場脆弱性。住宅投資持續萎縮,待售房源積壓,表明更多市場正耗盡願(或能)承受6.5%以上房貸利率的買家。

但另一種觀點認爲這些警示信號只是雜音。

在第二種情境中,經濟延續“逆預期”表現,AI投資熱潮與家庭財富積累將抵消新興疲軟。“美國經濟已穿越2022年利率飆升、2023年地區銀行危機及當前貿易動盪,”巴克萊全球研究主席阿賈伊·拉賈德雅克沙(Ajay Rajadhyaksha)表示。

他強調兩大支撐因素:AI投資抵消利率敏感行業疲軟,房價股價上漲積累的財富支撐高收入羣體消費。“每次赴亞歐出差都提醒我,世人尚未意識到美國家庭過去四年財富增長多麼顯著。除非長期國債收益率驟升等意外衝擊,很難想象美國會陷入全面衰退。

摩根士丹利美國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加彭(Michael Gapen)指出,在此情境下美聯儲今年幾無降息理由。即便關稅相關漲價如沃勒預期般短暫,若共和黨減稅或消費補貼刺激需求,仍可能引發棘手連鎖反應。

“持續性問題不在關稅本身,而在需求端對關稅故事的反應。”拉賈德雅克沙認爲關稅漲價是一次性的,但7-8月通脹數據將體現其影響,令美聯儲9月難以下調利率。

曾任阿根廷央行官員的美銀全球經濟研究主管克勞迪奧·伊裏戈延(Claudio Irigoyen)警告,指望數月內化解關稅衝擊風險巨大。

“疫情也曾是美聯儲選擇忽視的‘暫時衝擊’,他們錯了——並非因其不短暫,而是所謂的‘暫時’可能長達一兩年,久到不容忽視。”他指出的金融泡沫風險同樣質疑降息邏輯:“若急需降息,爲何股市連日上漲?私募信貸爲何繁榮?”

鮑威爾卻顯得從容:“理解關稅影響尚處早期階段,我們只能繼續觀察學習。”

以上內容來自《華爾街日報》著名記者 、素有“新美聯儲通訊社”和“美聯儲傳聲筒”之稱的Nick Timiraos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