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佈緊急狀態“成癮”,法院發起“圍剿戰”

縱觀美國局勢,美國總統特朗普眼中的緊急狀態一個接一個,這給聯邦法院帶來了一系列挑戰。

自第二任期開始以來,特朗普已在數十份總統文件中宣佈,美國面臨緊急狀態,需要他採取非常規行動繞過正常政府程序。這一策略爲他提供了單邊行動的路徑,而非通過國會立法這一不確定的方式。

就職當天,特朗普就宣佈了涉及能源生產、從墨西哥入境及跨國犯罪集團的國家緊急狀態。此後幾個月,他宣稱國際刑事法院的行動、加利福尼亞州的水資源法規以及針對其移民政策的抗議等,都構成了某種形式的緊急狀態。

這些舉措引發了多起訴訟。儘管細節各異,但這些案件都圍繞著核心問題:法律何時允許特朗普以這種方式奪權?他所宣稱的緊急狀態是否真實存在?

總統的這一策略或許將在週四迎來最大考驗——他以“緊急狀態”爲由,針對一系列商業、政治和外交問題徵收關稅的做法,將提交華盛頓的聯邦上訴法院審理。該案預計最終會提交最高法院。法律專家表示,若特朗普勝訴,他可能會主張擁有監管經濟的廣泛單邊權力。

幾乎所有總統都會積極運用行政權力,但特朗普“在宣佈緊急狀態方面比其他總統走得更遠”,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塞繆爾·佈雷(Samuel Bray)表示。

在第二任期初期,特朗普在法庭上的戰績好壞參半。多家法院駁回了他依據1798年《外國敵人法》(Alien Enemies Act)做出的聲明——該聲明稱,委內瑞拉通過犯罪團伙成員非法移民,對美國領土進行“掠奪性入侵”。特朗普辯稱,該法律賦予他逮捕委內瑞拉人並將其驅逐的權力,無需給予非法居留移民通常享有的正當法律程序。

6月,舊金山的一家聯邦上訴法院裁定,特朗普可動用緊急權力接管加利福尼亞州國民警衛隊,以在洛杉磯的移民突襲行動中保護聯邦人員和設施,儘管該部隊的常規總司令、州長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反對。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運用緊急權力時取得了一些成功。2019年,國會拒絕爲美墨邊境牆撥款後,特朗普宣佈國家緊急狀態,將議員們爲其他用途撥款的25億美元挪用至該項目。

國會投票取消了這一邊境緊急狀態,但特朗普否決了該決議。下級法院認爲特朗普越權,但最高法院在2020年以5:4的投票結果發佈臨時命令,允許他繼續施工。由於前總統拜登在2021年1月終止了特朗普的緊急狀態聲明,大法官們始終沒有機會就此問題進行庭審辯論。

拜登在試圖取消學生貸款債務以緩解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時,運氣就沒那麼好了。2023年,最高法院稱,拜登免除4300億美元債務的計劃,超出了國會賦予總統在應對國家緊急狀態時豁免或修改學生貸款計劃的權力。

在關稅訴訟中,兩家聯邦法院於5月裁定,特朗普依據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徵收關稅以迫使外國政府滿足美國要求的行爲越權。特朗普稱,一部分關稅是爲了促使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大打擊芬太尼走私至美國的力度,另一部分則旨在推動全球各國降低對美國出口的壁壘。

憲法賦予國會徵收關稅的權力,但國會可將權力委託給總統。1977年的法律允許總統採取經濟措施,應對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外交政策或經濟”的“不尋常且特殊”的威脅。

該法律是否允許徵收關稅存在激烈爭議,另一個棘手問題是,法院是否能夠且應該質疑總統宣佈緊急狀態的決定。

在法庭簡報中,紐約葡萄酒進口商VOS Selections及其他挑戰關稅的公司稱,特朗普本人已承認不存在緊急狀態。

“第14257號行政令至少九次將貿易逆差描述爲‘龐大且持續’,”原告方稱。他們表示,一個“50年來一直是美國經濟常態”的持續性問題,不能被視爲緊急狀態。

司法部在回應中稱,近年來貿易失衡已演變爲緊急狀態。但與在其他案件中一樣,政府辯稱,法官無權質疑特朗普的判斷。

“法院不能用自己的裁量權替代總統的裁量權,”政府表示。

紐約大學憲法學者彼得·沙恩(Peter Shane)稱,從歷史上看,這是慣例。“在緊急狀態問題上,聯邦法院通常對總統的事實認定相當順從。

憲法並未明確賦予行政部門擱置常規法律的權力,這表明立憲者“懷疑緊急權力往往會催生緊急狀態”,正如大法官羅伯特·傑克遜(Robert Jackson)在1952年的一份意見書中所寫。

儘管如此,總統們長期以來一直宣稱擁有非凡權力,以應對國會未預料到的突發事件——並採取國會未授權的行動。前總統尼克松面對批評其越南戰爭政策和中國保守議程的民主黨國會時,在多項舉措上採取了單邊行動。

國會在20世紀70年代試圖收回尼克松在其所謂的“帝王般總統職權”中鞏固的部分權力。1976年《國家緊急狀態法》(National Emergencies Act)確立了總統宣佈緊急狀態的程序,爲緊急狀態的宣佈設定了可更新的一年期限,並賦予國會取消緊急狀態聲明的權力。

特朗普今年已至少八次援引該法案。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