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顧問堅稱“關稅無關通脹”,經濟數據卻啪啪打臉!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最高級經濟顧問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通脹是由關稅引起的。”然而,最新的消費者價格報告顯示的情況並非如此。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淡化了上個月的通脹增幅,儘管一個關鍵價格指標顯示,這是近六個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米蘭在週二接受美國中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採訪時說:“我們很高興看到通脹繼續保持良好態勢。”

米蘭的言論分量不輕,因爲他也是特朗普提名美聯儲理事會空缺席位的人選。此前,特朗普及其顧問已連續數月向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施壓,要求其降息,但均未成功。

美聯儲之所以抵制降息,是因爲擔心幾十年來的最高關稅會再次導致通脹加速。

可以肯定的是,關稅成本並沒有像大多數經濟學家今年早些時候預測的那樣高。白宮已經調低了最嚴厲的關稅,並豁免了多種商品的關稅。

然而,自從特朗普第二次成爲總統以來,更廣泛的通脹開始再次攀升。以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爲例,這個通脹指標通常用於確定工會工資漲幅、退休福利增加或美國國稅局(IRS)稅級調整。

過去十二個月,消費者價格上漲了2.7%,高於去年2月貿易衝突剛開始時2.3%的疫情後低點。

所謂的核心通脹率在春季放緩至四年低點2.8%後,也反彈至3.1%。核心通脹率剔除了食品和能源,是預測未來通脹的更好指標。

通脹的上漲是由商品價格上漲所驅動的,而這些商品正是直接受到關稅影響的產品。例如傢俱、電器、汽車零部件、玩具和電子產品等。

在截至上個月的十二個月裏,商品成本上漲了1.2%。這聽起來可能不多,但實際上,商品價格在2023年和2024年都曾出現下跌。它們只在關稅開始實施後才轉爲上漲。

好消息是什麼?到目前爲止,價格上漲僅限於一小部分商品。上個月的價格漲幅也得到了些許緩和。

最大的漲幅出現在客廳和餐廳傢俱上,這些傢俱大部分在海外生產。過去一年,其價格上漲了7.6%,而去年1月的漲幅僅爲1.1%。

今年,洗衣機和烘乾機的價格也出現了類似幅度的上漲。

情況會一直這樣嗎?

大多數經濟學家對此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爲,更廣泛的商品價格將會上漲,這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推高通脹率。

政府數據顯示,在本財年,美國政府的關稅收入增加了154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78%。但經濟學家們表示,這額外收取的680億美元,總得有人來買單。

顯然,有一小部分成本由外國公司承擔,因爲它們不想在美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失去市場份額。例如,日本汽車製造商正試圖控制價格,儘管關稅吞噬了其大部分利潤。

經濟學家們說,更大一部分關稅成本則由美國公司承擔。創紀錄的高利潤率使它們能夠保持價格穩定,直到關稅最終確定。

但也有人認爲,不要指望企業會一直這樣做。

“沒有人做生意是爲了虧錢,公司最終會以某種方式轉嫁價格上漲,”美國科莫利卡銀行(Comerica Bank)首席經濟學家比爾·亞當斯(Bill Adams)說。

就消費者而言,他們對此也有一定話語權。他們可以選擇不購買因關稅而價格大幅上漲的商品,或者可以購買價格更低的替代品。

如果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做的,企業將無法轉嫁大部分與關稅相關的價格上漲,這將有助於抑制通脹。

傑富瑞(Jefferies)首席經濟學家托馬斯·西蒙斯(Thomas Simons)表示,如今的美國人對更高的價格容忍度遠低於疫情前,當時通脹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不見的。

“正如我們幾個月來所主張的,我們不認爲關稅會在短期內對通脹產生重大影響,”西蒙斯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2025年的消費者與2018年大不相同。”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