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力薦的美聯儲理事,可能被同僚冷眼相待!

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陣營中,上週被特朗普提名進入美聯儲高層的白宮經濟學家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是個不可小覷的人物。

米蘭一直是支持特朗普全面經濟議程的核心聲音,後者稱讚他“傑出”且“無人能及”。但獲得美聯儲提名所需的特質,與在該央行內部取得成功所需的特質並不相同。

米蘭被提名接替庫格勒——她在任期還剩6個月時從美聯儲辭職。這意味著,若獲參議院確認,米蘭在美聯儲理事會的任期僅至2026年1月31日。他非主流的經濟觀點將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確認聽證會上充分展現——這些觀點將使他與委員會其他成員格格不入。

與包括美聯儲內部人士在內的多數主流經濟學家不同,米蘭認爲,特朗普對美國貿易伙伴廣泛加徵的關稅不會引發通脹。這一觀點意味著,美聯儲本應在今年早些時候就已降息,正如特朗普數月來一直大聲呼籲的那樣。

就在週二,他還在強化這一立場。

“仍完全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存在關稅引發的通脹,”米蘭告訴CNBC,“我認爲,許多預期會出現這種情況、預測前景黯淡的人,他們的判斷從未兌現,而且還會繼續落空。”

米蘭去年還與人合著一篇論文,主張反對美聯儲獨立性,不過他在近期言論中語氣有所轉變。目前尚不清楚,他是否會像鮑威爾及其他美聯儲成員那樣,明確承諾維護美聯儲的獨立性。

“美聯儲是一個共識驅動的機構,因此必須有人具備說服力,確保所有人達成一致,”雷蒙德·詹姆斯投資公司(Raymond James)華盛頓政策分析師埃德·米爾斯(Ed Mills)表示,“但米蘭認同的是總統的觀點,而非鮑威爾的。”

與特朗普步調一致

米蘭與特朗普非傳統的美國經濟願景高度契合,這一願景以貿易政策改革爲核心。畢竟,他是該願景的設計者之一。

在2024年11月的一篇論文中,米蘭認爲,美元大幅貶值與以關稅爲核心的策略,可能重塑全球經濟,使其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

今年年初以來,特朗普政府隨意改寫美國貿易政策,上週剛生效的大範圍關稅稅率最高達50%。美聯儲官員曾警告,這些進口關稅可能推高通脹,但米蘭仍堅稱,質疑者全錯了。

週二發佈的最新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7月消費者價格同比上漲2.7%——延續了今年以來相對溫和的通脹態勢。數據公司FactSet調查的經濟學家曾預計7月通脹同比漲幅爲2.8%。

鑑於勞動力市場出現疲軟跡象,美聯儲無論如何都可能最快於下月降息。但如果美聯儲官員因通脹上升而不得不停止降息,米蘭長期持有的“關稅對通脹的影響轉瞬即逝”的觀點,將再次與理事會立場相悖。屆時他可能會被孤立。

“最新數據顯示經濟存在更多疲軟,但仍有不少美聯儲官員擔憂通脹,”經濟學家、《高收益經濟學》通訊作者丹尼爾·奧爾特曼(Daniel Altman)表示。

去年,米蘭在曼哈頓研究所的一篇論文中稱,美聯儲的獨立性是過時的理念,並主張總統應有權隨意解僱美聯儲官員——這更符合特朗普“總統應在利率問題上有發言權”的觀點,而非鮑威爾“美聯儲不受政治影響”的立場。但他在週二軟化了這一立場。

“我一直明確表示,美聯儲的獨立性至關重要,”他在CNBC採訪中說。

與美聯儲官員意見相左

目前沒有任何美聯儲官員像米蘭那樣高度認可關稅。

他們都表示,特朗普的關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通脹。即便是上月對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投反對票的兩位特朗普任命者——美聯儲理事沃勒和負責監管的副主席鮑曼——也認爲,關稅至少會對價格產生有限影響。

“關稅引發的是一次性的價格水平上漲,不會造成超越短暫性通脹的影響,”沃勒在解釋爲何在7月政策會議上投反對票時表示。

然而,米蘭的觀點更爲極端。

上月接受CNBC採訪時,米蘭稱,關稅推高通脹的情況“罕見”,並將此類情況比作“疫情、隕石撞擊之類的事件”。

若米蘭成爲美聯儲理事,他將有機會闡述自己的經濟觀點(包括對關稅的看法),並向同僚建議美聯儲應如何制定利率政策。

美聯儲的利率制定委員會由12名有投票權的成員組成,每人一票。這意味著,若米蘭想讓美聯儲順從特朗普的意願,就必須具備構建共識的能力——這通常是美聯儲主席的職責。

巴克萊銀行公共政策高級研究分析師邁克爾·麥克萊恩認爲,米蘭可能成爲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黑馬人選。如果得到參議院的批準,米蘭可能會在任期屆滿後無限期留任。“特朗普本可以讓庫格勒的席位空缺,但他卻選擇迅速提名米蘭,這顯然在爲其鋪路。米蘭深得特朗普信任,始終堅定支持總統及其政策。”分析稱。

此外,包括格林斯潘、伯南克和耶倫在內的多位前美聯儲主席,都曾擔任過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而且與其他候選人相比,米蘭將擁有貨幣政策發言權和FOMC投票權這些優勢。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