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在經歷了數次令人失望的失敗後,SpaceX的“星艦”(Starship)終於在第十次試飛中成功飛入太空並順利返回地球。馬斯克希望將來用這個巨型火箭來將人類送上火星。
這次成功的任務對SpaceX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而言無疑是一種寬慰,顯示研發項目已重回正軌。NASA希望把“星艦”作爲未來數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的登月艙。
“他們似乎實現了所有測試目標。”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託德·哈里森(Todd Harriso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認爲這讓SpaceX重回正軌。”
NASA代理局長肖恩·達菲(Sean Duffy)則在社交平臺X上向SpaceX表示祝賀,並稱這是NASA及其商業合作伙伴的偉大一天。
此前不少人質疑“星艦”項目存在嚴重的工程缺陷。這次飛行至少暫時讓一些批評馬斯克和SpaceX的人噤聲。
這枚接近122米高的飛行器由上級飛船“星艦”和裝有33臺發動機的強大助推器“超級重型”組成。
在此次的第十次試飛中,助推器成功在墨西哥灣模擬軟著陸,上級飛船一路飛至印度洋。在太空中,上級釋放了八枚新一代星鏈(Starlink)互聯網衛星的假模型,成功測試了類似“糖果機”的釋放裝置。
重返大氣層的視頻顯示,飛船的隔熱盾在“星艦”翻滾穿過大氣層時更有效地保持了結構完整。
哈里森指出,過程中確實出現一些問題,包括助推器的33臺發動機中有一臺提前關閉,但其他發動機進行了補償,任務得以繼續。在上級再入大氣層時,控制飛行的尾翼部分被燒穿,尾部部分結構似乎發生爆炸。
“那部分他們還得修復。”哈里森說,“但即便如此,它依然保持了完美的控制,並按預期濺落。”
任務結束時,飛船先轉爲垂直姿態模擬著陸,隨後倒入印度洋。SpaceX預先放置在海面的浮標攝像頭捕捉到“星艦”爆炸的最後瞬間。
對於一座相當於17層樓高、內含殘餘甲烷燃料的龐然大物來說,倒地爆炸並不意外。同樣,助推器在墨西哥灣模擬著陸後也發生了爆炸,這些都在SpaceX飛行規劃的預期之中。
“星艦”是迄今建造的最大、最強大的火箭。更厲害的是,馬斯克稱它將完全可重複使用,兩個級段都會返回發射場並由巨型機械臂接住,也就是網友戲稱的“筷子夾火箭”。
若SpaceX能實現這一願景,“星艦”或將徹底改變航天產業,使更大更重的有效載荷以更低成本發射入軌。
與NASA和傳統航天公司在試飛前力求預見所有工程問題的做法不同,SpaceX奉行“打破再修復”的開發理念。這帶來更多失敗,但也證明能更快更高效。
然而此前的第七、第八和第九次試飛令人失望,因爲上級“星艦”的飛行階段甚至比第五、第六次還短,而第五、第六次至少成功再入並在印度洋上模擬著陸。
SpaceX原本希望今年早些時候的試飛就能完成大部分目標。“所以他們可能比原計劃落後了六個月。”哈里森說,“如果能在六週左右再進行一次試飛,就能開始追趕,尤其是能有更多這樣的成功。”
屆時,馬斯克的公司便可攻克前往月球和火星所需解決的其他技術難題。
馬斯克週一晚間在SpaceX直播中表示,他希望公司能在明年展示兩艘“星艦”在軌推進劑轉移的能力。
沒有補給的話,“星艦”只能進入近地軌道。若要飛往更遠目的地,必須通過多次額外發射將液氧和液態甲烷補滿。這意味著SpaceX還需展示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射多艘“星艦”的能力。
去年,馬斯克稱SpaceX將在2026年發射首批無人“星艦”前往火星。近期他仍稱這是目標,但信心有所下降。與此同時,SpaceX還承擔著NASA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的合同。
阿耳忒彌斯三號(Artemis III)任務計劃在2027年底把兩名宇航員送至月球南極地區。屆時將使用“星艦”作爲登月艙,將宇航員從月球軌道送至月面。但隨著“星艦”研發進度延遲,阿耳忒彌斯三號幾乎肯定要推遲到2028年或更晚。
NASA的登月計劃不斷延後,中國則在穩步推進,目標是在2030年前讓中國航天員登月。本月,中國宣佈已成功測試一款月球著陸器。
即便有了這次的成功試飛,哈里森仍認爲,中國在NASA之前抵達月球的幾率超過五成。如果真如此,“這也不是世界末日。”他說,“更多是心理層面的打擊。”
哈里森表示,他想看看接下來SpaceX能以多高的頻率發射“星艦”。如果大約能做到六週一次,“他們就能讓項目回到進度表上。”但若每次發射間隔拖到兩三個月,他警告說,“那將嚴重拖慢阿耳忒彌斯三號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