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探索新風險模型,力推混合融資在新興市場落地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K.N)正在探索多種方式,以降低其混合融資產品中的風險,試圖讓這一金融工具更能吸引私人客戶。

混合融資(blended finance)是一種將公共和私人資本結合,投入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融資方式。然而,這一模式在新興市場的推廣依然面臨困難。貝萊德亞太區可持續與轉型解決方案負責人 艾米麗·伍德蘭(Emily Woodland)表示,金融行業尚未在混合融資產品的風險緩釋方面找到合適的平衡點。

你確實需要精心挑選如何打包這些市場中的風險,伍德蘭在香港綠色周(Hong Kong Green Week)的一場小組討論中表示,因爲即使客戶想投這類資產,他們內部也有必須達到的收益門檻,不能妥協。

這意味著貝萊德必須爲他們提供一種商業化的風險回報結構,既符合他們習慣的模式,也能與他們現有的資產配置並存,她補充道,而不是推出一種看起來非常小衆和奇特、讓公司內部難以統一意見的產品。

目前已被證明具有商業可行性的混合融資案例包括債務置換交易,即私人投資者購買債券,幫助欠發達國家再融資,其節省下的資金用於環保或社會目標。這類交易通常由多邊開發銀行提供擔保,在降低私人投資者風險的同時,也能降低借款方的成本。

本週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表示,由政府支持的一個混合融資合作項目完成了首輪融資,共籌集到5.1億美元的承諾資本,來自全球及區域的私人、公共和慈善機構。

伍德蘭表示,貝萊德目前正在開發其第二支和第三支大型混合融資基金,這過程中公司獲得了一些關於投資者能接受哪些風險結構的重要經驗以債務工具爲例,其目標是將混合融資交易設計成類似投資級產品(investment grade),以便與現有的投資級資產配置並列存在

但她指出,目前許多新興市場的投資者仍覺得混合融資交易的條件不夠吸引人,發達市場的投資者依舊是主要的資金來源。

現實是,到目前爲止,大部分資本仍然投向了發達市場(DMs),而非新興市場(EMs),伍德蘭說,而現實也是,傳統大型投資者的風險容忍度尚未建立起支持大規模投向新興市場的能力。

這些投資者的風險回報預期是以美國和歐洲市場爲參考的,因此他們在配置新興市場資產時仍保持謹慎,主要是因爲對貨幣可兌換性、主權風險等問題的擔憂,不論是感知風險還是實際風險伍德蘭補充道。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