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特朗普政府將大量時間與精力投入兩大外交領域,而在不到24小時內,這兩個領域各出現了一項重大挑戰。
以色列空襲多哈的哈馬斯辦公室,以及俄羅斯無人機深入波蘭領空,這兩件事給白宮帶來了兩大難題——可以說,這是對特朗普權威的兩大公然挑戰。
畢竟,對於烏克蘭和加沙這兩場衝突,這位美國總統曾表示會迅速、果斷地解決。
在這兩起事件中,他眼中“雖有分歧但屬天然盟友”的領導人——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都給白宮的和平努力添了大麻煩。
先看時機:特朗普政府剛提交旨在結束加沙戰爭的最新提案兩天,多哈空襲就發生了。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告訴哈馬斯,這是他們的最後機會。
“我已警告哈馬斯,不接受(提案)將面臨後果,”他上週日在“真相社交”上寫道,“這是我的最後通牒,不會再有下一次!”
哈馬斯高層在多哈集會,商議如何回應提案,但以色列沒有等待結果。這次空襲不僅徹底推翻了美國的最新提案,還可能摧毀特朗普政府嚴重依賴的、脆弱的加沙外交架構。
關於美國“何時、如何得知以色列空襲計劃”,以及“是否本可採取更多措施阻止”,爭議不斷。卡塔爾境內有美國在全球最重要的空軍基地之一(烏代德基地),許多人據此認爲,華盛頓不可能沒發現以色列戰機逼近。
但如果華盛頓並未“開綠燈”(很多人認爲實際開了),這又說明特朗普對內塔尼亞胡行動的影響力如何呢?
過去兩年,自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讓以色列蒙羞後,以色列一直在中東各地展示軍事實力,且大多得到美國的默許或明確支持。
以色列已確立自己作爲該地區“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能夠隨意襲擊遠至也門、伊朗等國的目標。
但在上述兩起案例中,美國也參與其中,且目標一致——阻止胡塞武裝襲擊以色列及紅海航運,同時遏制伊朗的核野心。
而襲擊卡塔爾(美國在該地區的關鍵盟友),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特朗普表示,他對此“深感遺憾”。根據白宮對事件的描述,以色列空襲的消息來得太晚,無法向卡塔爾發出有意義的預警。
“卡塔爾是一個主權國家,也是美國的親密盟友,它正與我們共同努力、勇敢承擔風險推動和平,單方面轟炸卡塔爾既不利於以色列的目標,也不利於美國的目標,”白宮新聞祕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告訴記者。
這番話雖不足以平息“美國是同謀”的猜疑,但聽起來確實帶著真切的憤怒。
另一方面,內塔尼亞胡急於強調,這是一次“完全獨立”的行動。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大衛·伊格內修斯(DavidIgnatius)撰文指出,以色列所謂的“烈焰之巔”行動(Operation Summit of Fire),是在美國與以色列曾“承諾不會在卡塔爾針對哈馬斯領導人”的背景下發生的。
若這些承諾確實存在,卻被如此公然違背,在海灣地區看來,這必然是美國實力衰弱的信號。
再看波蘭局勢。
不到一個月前,特朗普還在阿拉斯加舉辦峯會歡迎普京,鋪上紅地毯,熱情擁抱這位俄羅斯總統。幾天後,他在“麥克風未關”的情況下對法國總統馬克龍說,普京“想跟我達成協議……聽起來可能很瘋狂,但事實如此”。
但自那以後的幾周裏,俄烏非但沒有朝著達成協議取得進展,局勢反而不斷升級: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了更多破紀錄的無人機與導彈襲擊,而現在,俄羅斯無人機首次公然入侵北約領空。
俄羅斯投射物此前並非沒有落入波蘭境內,但以往事件都發生在邊境附近,且看似是意外。
而週三凌晨的無人機事件絕非意外。波蘭官員報告稱,共有19架俄羅斯無人機,其中部分深入波蘭境內。
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向議會表示,這是“自二戰以來,我們離公開衝突最近的一次”。
儘管俄羅斯否認,但各方幾乎一致認爲,莫斯科此舉是故意測試北約的決心。而由於美國仍是該聯盟最強大的成員國,這也意味著要測試特朗普的決心。
與對多哈空襲的表態不同,特朗普顯然不願對波蘭事件作出回應——這一點沒有被忽視。
《基輔郵報》(Kyiv Post)寫道:“當北約盟友首次攔截並擊落俄羅斯軍事裝備的消息傳來時,白宮陷入了令人震驚的沉默。”
最終,一篇來自“真相社交”的帖子如期而至。“俄羅斯用無人機侵犯波蘭領空是怎麼回事?”特朗普寫道,並含糊地補充了一句,“又開始了!”
但他最初的沉默,加上他似乎不願兌現“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的承諾,讓烏克蘭的西方盟友陷入了他們一直以來的困境:不確定特朗普的真實立場到底是什麼。
這種情況可能即將改變——歐洲官員正與美國同行合作,制定一套協調一致的制裁方案,這將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的首次制裁行動。
但鑑於特朗普此前對北約的矛盾態度,聯盟成員國希望得到保證:當盟友的主權受到威脅時,華盛頓是可靠的,會作出回應。
近期達成的“允許北約成員國爲烏克蘭採購美國軍事裝備”的協議,以及“成員國承諾增加自身國防開支”的約定,極大地改善了聯盟內部關係;特朗普也放棄了其第一任期內對北約的敵對言論。
就北約的歐洲成員國而言,他們普遍承認必須爲自身安全承擔更多責任。巡邏波蘭領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但美國的軍事與政治實力,仍是該聯盟建立的基石。而關於這位總統是否願意動用這一實力,疑慮仍未消散。
兩天時間,兩場衝突,兩個難題。對於特朗普這樣一位“不喜歡、也不預期自己會受到挑戰”的領導人來說,這是一段充滿考驗的經歷。所有人都在等待,看他能否應對這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