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府債務壓力如何衝擊多類資產?四大傳導路徑浮現

從英國到日本,各國政府財政狀況引發的升級擔憂目前主要侷限於債券市場,但大型投資者正爲壓力向科技巨頭、房地產及貨幣等多類資產擴散做準備。

法國、英國和日本的預算驅動型動盪,以及美國不斷膨脹的債務,正在削弱長期政府債券的借貸需求。

以下是資金管理機構如何看待債券收益率上升影響企業融資成本、貨幣及股票估值的潛在情景:

一、痛苦蔓延

隨著債券價格下跌而上升的3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德國和美國已接近多年高位,目前徘徊在5%左右。

此類借貸成本在法國觸及16年高點,在日本創下歷史峯值。英國30年期收益率約爲5.5%,近期更觸及27年高位,加劇了市場對公共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

長期借貸成本傳統上會影響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以及企業融資利率。

RBC藍灣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馬克·道丁(Mark Dowding)表示,財政陷入困境國家的貨幣尤其脆弱,他正做空英鎊。

“收益率每次上升都會讓人們失去更多信心,進而推動收益率進一步走高,最終形成惡性循環,”道丁說道。

在經濟疲軟施壓公共財政的加拿大,30年期收益率接近14年高點,而加元空頭頭寸也升至五個月峯值

二、歐洲震盪

由於法國預算動盪拖累歐股表現,資金湧入歐洲資產以實現與美國市場分化的趨勢已然停滯。自6月以來,歐洲股市表現一直落後於明晟全球指數。

富達多資產基金經理喬治·埃夫斯塔索普洛斯(George Efstathopoulos)表示:“法國引發的負面情緒不僅影響本國,更波及歐洲其他地區。”

Carmignac投資委員會成員凱文·託澤(Kevin Thozet)預計,今年以來已上漲約13%、兌美元匯率達1.17的歐元將進入橫盤整理階段。

考慮到歐洲銀行板塊年內累計45%的驚人漲幅以及法國貸款損失風險,託澤對該板塊也持謹慎態度。

三、科技光環褪色

投資者指出,隨著科技巨頭將大量現金投入持續數十年的AI投資,其股票對長期資本成本的變化應尤爲敏感。

全球科技股在過去一個月表現遜於明晟全球指數,並在12個月內被銀行板塊反超——後者利潤正因債務利率上升而增長。

Pictet多資產聯席主管沙尼爾·拉姆吉(Shaniel Ramjee)表示:“我們正在觀察長期利率對市場哪些領域產生衝擊”,包括科技巨頭、房地產和英國股票

四、緊盯日本

日本投資者持有超過3萬億美元的海外資產,這得益於持續數十年的套息交易——將弱勢日元轉換爲美元資產以輕鬆賺取匯率收益。

Zennor資產首席投資官大衛·米奇森(David Mitchinson)表示:“他們年均收益約10%,基本屬於極低風險和低波動交易,堪稱完美操作。”

但如今,日本通脹率正急劇攀升,市場對日本央行可能很快進一步加息的猜測日益升溫,這推動日元兌美元匯率在今年迄今普遍疲軟的美元背景下上漲了約7%。

日本投資者仍在增持海外債券,但正在拋售外國股票。

Artemis投資主管託比·吉布(Toby Gibb)表示:“預計中國資金將回流日本股市”,並透露自己也在增持日股。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