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度崩塌!美國8月CPI數據36%靠估算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週四披露,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中依賴“不同單元估算”(different-cell imputation)生成的價格佔比飆升至36%,較7月的32%進一步攀升,創2019年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這一比例在2022年2月僅爲9%,三年間激增近300%,凸顯數據收集體系的嚴重惡化。

可信度崩塌!美國8月CPI數據36%靠估算圖片1CPI中的價格越來越多使用次優估算方法生成

當特定地區的商品或服務價格數據缺失時,BLS會採用其他地區的價格作爲替代。但經濟學家指出,這種方法可能扭曲區域價格差異,尤其在住房、交通等地域性極強的品類中,估算誤差可能被放大。

BLS遭遇人員削減與政治干預

特朗普政府的預算削減政策直接導致BLS數據收集能力大幅削弱。自特朗普上任以來,BLS員工數量減少至少20%,而2026財年預算提案擬再削減8%資金和人力。

這種“資源匱乏”迫使BLS自2025年6月起暫停布法羅、林肯、普羅沃三個都會區的CPI樣本收集,並在其他72個地區平均減少15%的採樣頻率。

儘管BLS聲稱這些調整對CPI的影響“不足0.01個百分點”,但獨立分析顯示,暫停採樣的地區覆蓋全美約5%的消費市場,且多爲中小城市,其價格波動可能與大城市存在顯著差異

更嚴重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持續施壓加劇了BLS的困境。2025年7月,當該機構報告5-6月就業數據下修25.8萬人後,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指控數據“被操縱”,並要求國會調查。儘管無證據支持這一指控,但此舉導致BLS士氣低落,部分資深統計師選擇提前退休。

特朗普在2025年7月以“數據操縱”爲由解僱BLS專員埃裏卡·麥肯塔弗(Erika McEntarfer),並提名保守派經濟學家E.J.安東尼(E.J. Antoni)接任,引發對機構政治化的強烈批評。

“當政治干預取代科學方法,經濟數據的公信力就會崩塌,”美國統計協會前主席南希·曼恩(Nancy Mann)警告稱,“投資者和企業需要準確的通脹數據來做出決策,而當前的BLS顯然無法提供這一點。”

估算方法爭議:準確性與樣本偏差風險

BLS的CPI估算分爲“家庭單元”和“不同單元”兩種模式。前者基於同一地區同類商品的價格變化推算,後者則跨區域調用數據。例如,若某城市傢俱價格缺失,系統可能用另一城市的數據替代。

“如果持續停止特定地區的數據採集,“不同單元估算”的比例必然上升,”Inflation Insights總裁奧邁爾·謝里夫(Omair Sharif)指出,“這種方法在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中可能掩蓋區域經濟差異,尤其是在房地產、教育等高度本地化的服務領域。”據他測算,2025年8月CPI中約19%的價格因採樣暫停而被估算,較2022年底的5.1%激增近270%。

瑞銀經濟學家艾倫·德特邁斯特(Alan Detmeister)進一步警告,CPI中的價格報價數量自十年前峯值持續下降,可能導致數據波動性顯著增加。“總體而言,這正在降低CPI的質量及其追蹤真實通脹的能力,”他在7月的媒體電話會議中表示。

機構回應與長期影響:數據質量遭質疑

面對危機,勞工部監察長辦公室於2025年9月啓動對BLS數據收集挑戰的全面審查,重點關注預算削減、人員流失和方法調整對經濟指標的影響。BLS則堅稱其統計方法仍“符合國際標準”,並強調暫停採樣的影響已通過歷史數據模擬被“充分控制”。

但市場對此持懷疑態度。8月CPI發佈後,美元指數短線波動加劇,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交易員對美聯儲降息路徑的押注出現分歧。

“當36%的價格數據依賴估算時,市場很難相信通脹讀數的真實性,”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簡·哈祖斯(Jan Hatzius)指出,“這可能迫使美聯儲在制定政策時更加依賴其他指標,如PCE和就業數據。”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