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度呼籲調整美股財報週期:季報應改爲半年報!

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一在其“真實社交”(Truth Social)平臺上呼籲美國企業停止提交季度財報,改爲每半年披露一次財務數據。

他表示,這一調整將節省企業資金,並讓管理層專注於長期業務發展。特朗普將美國的季度報告制度與中國所謂的“50至100年企業管理視角”對比,稱前者“不利於美國競爭力”。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現行規定,大多數上市公司需提交“10-Q季報”(季度財務報告)和“10-K年報”(年度財務報告)。

特朗普在帖文中強調:“經SEC批準後,企業不應再被迫提交季報……而應改爲半年報。這將節省資金,讓管理者專注於妥善運營公司。”

他進一步批評稱:“你是否聽過這樣的說法——‘中國對企業管理有50至100年的視野,而我們卻按季度運營公司?’這很糟糕!”

SEC的季報制度始於1970年,其前身是1934年《證券交易法》要求的半年報(Form 9-K)。2002年,SEC爲提高信息時效性,將年報提交截止時間從90天縮短至60天,季報從45天縮短至35天。

然而,近年來,包括“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內的商業領袖多次批評季報制度,認爲其迫使企業過度關注短期業績,忽視長期投資。

巴菲特在2016年聯合13位商界領袖發佈的《公司管理原則》中指出,季度業績預測可能導致“大量不當行爲”。馬斯克則因季報壓力推動特斯拉私有化,稱“上市公司的季度營收目標迫使我們做出短期正確但長期錯誤的決定”。

特朗普的提議與這些觀點不謀而合,被視爲對資本市場短期主義的直接回應。他在首個白宮任期內也曾提出將上市公司季度財報制度改爲半年報的設想。

若特朗普的提議若落地,美國將與歐盟、英國等市場的披露制度更趨一致。與美國不同,歐盟要求上市公司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需提交年報和半年報(若有),但未強制要求季報。英國《2006年公司法》同樣未強制要求季報,企業僅需提交年報及相關報告。

中國上市公司需提交年報、半年報和季報,其中季報在季度結束後1個月內披露。特朗普提到的“中國長期視角”更多指向其戰略規劃週期(通常爲5-10年),而非報告頻率本身。

儘管特朗普未披露具體成本數據,但行業估計顯示,美國上市公司每年爲準備10-Q季報平均花費“120萬美元”,包括審計、法務和內部管理成本。若改爲半年報,企業可節省約30%-50%的合規支出。此外,管理層將擺脫“季度業績焦慮”,更專注於研發、ESG等長期戰略。

然而,批評者擔憂此舉可能降低信息透明度。SEC前主席瑪麗·夏皮羅(Mary Schapiro)曾指出:“季報是投資者監控企業運營的關鍵工具,減少披露頻率可能加劇信息不對稱。”部分機構投資者也表示,半年報可能導致市場波動加劇,因投資者需在更長週期內消化信息。

特朗普的提議需經SEC批準方可實施。歷史上,SEC曾在2002年加速季報提交時間,但從未取消季報制度。目前,SEC尚未對此提議發表評論,但分析人士認爲,其決策需平衡企業減負與投資者保護。

政治層面,特朗普的提議可能引發兩黨分歧。民主黨議員此前曾質疑其社交媒體言論涉嫌市場操縱,而共和黨則傾向於放鬆監管。若SEC啓動改革,可能需通過公衆評議、試點項目等程序,預計至少需1-2年落地。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