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首度闡釋美聯儲“第三使命”:長期利率調控暗藏玄機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週三闡釋了爲何國會賦予該央行的三項使命在實際操作中可歸結爲兩大目標。

在最新利率決議後的新聞發佈會上,鮑威爾就美聯儲實現“適度長期利率”的官方指令作出回應,這項所謂“第三使命”長期以來幾乎未被美聯儲官員特別提及——他們始終將自身使命表述爲雙重目標制,即貨幣政策聚焦維持通脹低位穩定與就業市場持續強勁。

鮑威爾告訴記者:“第三使命確實存在,但在我們看來,它是法律規定的兩項更知名目標的衍生品。我們認爲適度長期利率將是穩定通脹(低且穩定的通脹)與最大就業自然產生的結果。”美聯儲官員近年來從未將第三使命視爲“需要獨立行動”的目標。

鮑威爾對於長期利率以及貨幣政策實施的看法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提出的:美聯儲的主要政策工具——聯邦基金利率,最明顯地影響著美國經濟中的短期借貸成本。美聯儲官員長期以來一直強調,短期利率是他們主要施加影響的領域,而長期利率則受多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往往與貨幣政策無關。美聯儲官員還認爲,他們對長期利率的影響力較爲有限。

長期利率悖論

但與這種觀點相反的是,近二十年的貨幣政策實踐表明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自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已實施兩輪大規模債券購買計劃(即量化寬鬆,QE)。在金融危機與新冠疫情時期開展的資產購買行動出於兩個目標:市場穩定與在聯邦基金利率接近零時提供額外刺激。

美聯儲債券購買運作的核心機制就是幫助降低長期利率,這恰恰與第三使命目標一致。美聯儲的挑戰在於,鉅額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債券購買帶來的效益始終難以量化。即便如此,這些措施確實幫助降低了政府和購房者等借款人的實際成本。

美聯儲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在七月講話中指出:“量化寬鬆的本質是購買長期限證券而非短期限資產。通過增加對長期證券的需求,美聯儲推高這些證券的價格並壓低其收益率。”但沃勒也多次強調,相對於短期利率的變化,美聯儲大規模債券購買對經濟的刺激效果較爲有限。

美聯儲對長期利率的影響還涉及政治維度。過去的量化寬鬆政策曾引發擔憂,認爲美聯儲正在幫助政府以低於正常水平的成本借款。

隨著特朗普重返總統寶座,這一爭論重新浮現。特朗普在敦促美聯儲激進降息時曾表示,這將降低政府利息成本,卻無視可能推高通脹的風險。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從特朗普白宮顧問崗位借調至美聯儲擔任理事,也爲第三使命帶來新的關注點。

瑞穗經濟學家指出:“隨著新成員加入理事會,在美聯儲推進2022年啓動的縮表進程之際,市場必將對美聯儲所謂第三使命產生諸多猜測。”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