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是踩坑?智庫:美聯儲明年或“被迫加息”

本週,美聯儲如期宣佈降息25個基點,點陣圖暗示今年還有兩次降息,並預計2026年會有進一步的寬鬆。

然而,降息落地後,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政策研究主任邁克爾·R·斯特蘭(Michael R. Strain)表示,美聯儲的立場過於鴿派,可能導致明年不得不再次加息。

美聯儲本月啓動貨幣寬鬆週期的理由主要基於三點判斷。

首先,整體就業崗位的增速放緩,強烈顯示出勞動力市場走弱。過去三個月,美國平均每月僅新增2.9萬個崗位,且6月就業人數出現萎縮。其次,潛在通脹正逐步回落至美聯儲目標水平,儘管過程較爲緩慢。第三,美聯儲當前政策利率與不再抑制經濟增長的利率之間差距明顯。美聯儲估算的所謂“中性利率”爲3%。

斯特蘭表示,在這三點上,美聯儲都判斷有誤。

首先,斯特蘭指出,新增就業數據難以解讀,原因在於移民數量的突然波動。當前跟上人口增長所需的就業增量可能低於每月5萬個,甚至不排除未來因淨移民流動變化,而出現所謂“盈虧平衡”就業增量爲負的可能性,即就業淨減少才能與人口變化保持一致。

美國失業率通常是衡量勞動力市場緊張程度的最佳指標,在8月爲4.3%,這一水平相當低,且過去一年僅上升了10個基點(0.10%)。斯特蘭稱,失業率既反映分子,也反映分母中移民的變化。

斯特蘭指出,工資增長與失業率所傳遞的信息一致:增長穩健,逐步降溫,表明整體新增就業數據更多反映的是勞動力供給側的變化,而非企業的用工需求。

如果勞動力市場如美聯儲所說的那樣顯著惡化,那麼必然會伴隨裁員人數的增加。但斯特蘭指出,過去一年每月裁員人數保持平穩,每月約180萬人,與2019年勞動力市場火熱時期大體相當。

至於潛在通脹,斯特蘭稱他比美聯儲更擔憂。儘管美聯儲在2021年低估了通脹威脅,但2022年的激進應對促使潛在通脹自當年秋季開始下降。以個人消費支出(PCE)平減指數衡量的核心通脹,從2022年春季到2024年春季下降了約3個百分點。

但在過去一年,核心PCE通脹幾乎停滯,從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僅下降28個基點(0.28%)。令人擔憂的是,今年夏季核心PCE通脹反而上升,7月達到2.9%,斯特蘭稱這顯著高於美聯儲目標,且走勢錯誤。

這一潛在通脹的加速可能部分源自關稅上調引發的一次性價格上漲。但更重要的是,消費支出,即總需求的關鍵驅動力,依舊強勁。8月零售銷售同比增長5%,大大超出預期。

這一趨勢同樣反映在經濟預測中。高盛經濟學家預計今年美國經濟年化增長率爲2.5%,而亞特蘭大聯儲追蹤的數據顯示本季度增速爲3.3%。這兩個數據都高於經濟的可持續潛力水平,意味著物價存在上行壓力。

斯特蘭認爲,從勞動力市場、物價通脹、消費支出和整體經濟活動來看,4.4%的聯邦基金利率並未顯著抑制消費者和企業。也就是說,美聯儲對中性利率的估算是錯誤的

若要充分抑制需求,政策利率似乎需高於4%。但美聯儲計劃今年將利率下調至3.6%,並在2026年進一步降息。斯特蘭認爲,這可能在勞動力市場強勁的背景下推動通脹更快上行,

那樣的話,美聯儲今年降息,最終卻會在2026年被迫逆轉政策。

再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持續威脅美聯儲的政治獨立性,形勢更顯令人擔憂。FOMC中有一名委員預計到2025年底再降息五次(共計125個基點),這將把聯邦基金利率壓低至3%以下。斯特蘭認爲,如果未來美聯儲任命的官員也持相似觀點,通脹壓力可能進一步增加,令美聯儲明年不得不再度加息的風險上升。

斯特蘭總結道,將軍若用過去的打法應對當下的戰局,可能輸掉眼前的衝突。美聯儲似乎仍在回望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疲弱勞動力市場和當年的低中性利率。他說,而如今的經濟環境完全不同,美聯儲對抗通脹回潮的這場新戰役,尚未取得勝利。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