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前經濟顧問警告:關稅或是就業市場惡化的推手!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前經濟顧問加里·科恩(Gary Cohn) 表示,關稅正推高企業經營成本,而這可能會讓人們找工作變得更難。

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擔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的科恩稱,受關稅影響,企業正面臨投入成本上升的不確定性。而由於企業認爲無法向消費者提價,它們便轉向自己能控制的成本項。

“爲確保利潤率不受損,它們能拉動的唯一槓桿就是削減人力成本,”科恩在《面向中國全國》(Face the Nation)節目採訪中表示。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此前則發表聲明宣稱,特朗普的關稅已爲美國帶來萬億美元級投資,推動中國建設並創造就業崗位。

“本屆政府仍聚焦實施一整套供給側增長政策,如減稅、放鬆監管、保障能源供應,以降低成本、恢復美國人在特朗普總統第一任期內體驗到的經濟活力。”

然而,今年穀歌(GOOGL.)、微軟(MSFT)、元宇宙(META)等全球頭部科技企業已加大裁員力度。據Layoffs.fyi數據,僅今年以來,204家企業就已裁掉近9萬名科技從業者。

現任IBM(IBM)副董事長的科恩表示,這些裁員已開始對經濟產生影響。美國勞工統計局(BLS)近期發佈的就業數據顯示,8月僅新增2.2萬個就業崗位,較7月的7.9萬個大幅下降。上週,美聯儲已將利率下調25個基點,試圖遏制這一趨勢、提振經濟。

誠然,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上週會議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總體裁員率仍處於低位。但找工作正變得越來越難——尤其是對剛畢業的Z世代而言,因爲企業已暫停招聘。

上週美聯儲會議後,鮑威爾承認:“大學畢業生、年輕人以及少數族裔羣體正面臨求職困境。”一名25歲的求職者甚至在華爾街舉牌求職,此前他已在線上投遞了超過1000份簡歷。

科恩表示,這一趨勢與新冠疫情期間形成鮮明反差——當時許多企業陷入“招聘狂熱”。如今,這些企業不僅裁員,還在員工退休後不再補招,任由勞動力自然縮減。

科恩說,“新冠疫情期間,企業曾面臨招不到、留不住人的困境,因此當時它們在‘囤積勞動力’,如今情況已從‘囤人’轉向‘嚴格控制開支’,而人力成本正是它們能管控的開支項之一。”

科恩補充道,就在美國人面臨“求職週期變長”的困境時,企業經營狀況卻尚可。今年二季度,企業營收增長6.3%,利潤更是實現雙位數增長。但硬性數據與坊間案例均顯示,就業市場正不斷惡化。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已釋放信號,今年可能還會再降息至少兩次,以助力實現美聯儲“雙重使命”(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中的就業目標。

科恩說,“這種就業惡化可能是暫時的,甚至是短期的,但現實是,我們已看到就業市場出現降級。”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