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H-1B新政自斷人才命脈!加拿大要成最大贏家?

美國對H-1B簽證實施高達10萬美元的費用政策,爲加拿大提供了一個吸引全球人才的黃金機遇。長期以來,加拿大的高技能產業,特別是科技和醫療領域,一直面臨著人才流失至美國的問題。一些業內高管認爲,特朗普政府的這一舉措有望扭轉這種局面。

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對新的H-1B簽證徵收10萬美元的費用。這給依賴該項目引進計算機編程、工程及其他領域全球人才的美國公司帶來了困惑和挫敗感。對於加拿大而言,這一政策被視爲一個重要的機遇,尤其是在該國正努力解決生產力增長緩慢和美國關稅帶來的經濟拖累之時。

知名舊金山初創企業孵化器Y Combinator(曾幫助孵化Airbnb和Stripe)的首席執行官加里·坦(Garry Tan)在X平臺的一篇帖子中表示:“溫哥華或多倫多等城市將會蓬勃發展,而美國城市則會受到影響。”他還稱,這項政策通過爲小型美國公司僱傭人才設置“收費站”,給“每一個海外科技中心”送上了一份厚禮。不過,該帖子隨後被刪除。

亞馬遜、微軟和Alphabet等公司已經在加拿大的主要城市設有辦事處,它們可能會加速在加拿大招聘,以規避美國的費用,同時支付比美國更低的薪水。據亞馬遜去年披露的信息顯示,其在溫哥華和多倫多的技術中心擁有超過8500名企業和技術員工。截至今年4月,微軟在溫哥華的一個開發中心也有2700名員工。

加拿大總理卡尼在本週一於紐約的一次演講中指出,加拿大的大學是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領域人才畢業生的主要來源之一,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去了美國”。隨後他補充道:“我聽說你們正在改變簽證政策,所以我們將能夠留住其中一些人才。

目前,世界頂尖的計算機科學畢業生通常會流向美國的科技中心,這部分得益於H-1B簽證的贊助。然而,根據美墨加協定,許多加拿大公民可以通過所謂的“TN簽證”更輕鬆地進入美國。不過,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天氣仍然是吸引加拿大籍工程師前往美國的部分原因。根據多倫多都市大學公共政策和領導力智庫The Dais在2023年發佈的一份報告,美國技術人員的薪資中位數比加拿大高出46%。

溫哥華支持新興科技初創企業的非營利組織Frontier Collective的聯合創始人丹·伯格(Dan Burgar)表示:“多年來,這一直是硅谷的慣用策略,所有頂尖人才都在移居美國”,而美國的新簽證費用意味著“他們正在對這些曾建設了硅谷的人才關上大門”。

此前加拿大爲吸引國際勞動力而推出的項目已顯示出強勁需求。2023年,加拿大曾爲現有的H-1B簽證持有者提供三年期工作許可,據曾與政府合作該項目並創立了求職匹配公司的企業家馬丁·巴西里(Martin Basiri)透露,該項目的10000個申請名額在48小時內就被搶光。

巴西里希望加拿大政府能夠重新推出類似的項目。他表示,考慮到該國目前超過7%的失業率以及對移民水平的擔憂,新項目應該與在加拿大創造新職位的公司掛鉤。

挑戰在於如何吸引那些能夠促進增長,但又不會加劇住房和基礎設施壓力的個人和企業。這些問題在愛爾蘭等其他第二梯隊的科技中心也同樣存在,而愛爾蘭曾以相對較低的企業稅率吸引了大量科技公司。

多倫多房地產科技初創公司Valery.ca的創始人丹尼爾·福奇(Daniel Foch)表示:“過去十年,我們依靠人口增長來支撐GDP增長,但我不認爲這是一種可持續的模式。”他認爲,“我們需要像亞馬遜和蘋果這樣的公司——它們是H-1B項目的兩大使用者——願意將一部分工作崗位轉移到加拿大,從而實現積極的經濟增長。”

當然,其他國家包括英國可能也會試圖吸引這些技術和醫療工作者,其中一些國家或許能提供比加拿大更低的稅率。福奇表示:“我們需要創造比僅僅是靠近美國更有吸引力的優勢。”

雖然加拿大可能會因H-1B簽證費用而吸引到技術移民,但如果加拿大人被吸引到美國去取代其他國家的勞工,那麼這些好處可能會被抵消。美國的僱主可以通過低成本的TN簽證來招聘加拿大籍工程和醫療領域的人才。

作爲H-1B的替代方案,美國公司可能會試圖通過TN簽證來引進更多的加拿大人才。根據貝克研究所(Baker Institute)的一份報告,2023年,近五分之三持有TN簽證的加拿大人分佈在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州或華盛頓州,這三個州是主要的科技中心。

在醫療領域,渥太華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雷瓦特·德奧南丹(Raywat Deonandan)表示,美國的醫院可能不願意支付這10萬美元的費用,從而加劇美國的醫生短缺問題。這可能只會讓美國的醫療系統更渴望加拿大的人才。不過,白宮在本週一表示醫生可能獲得豁免,這或許暗示美國政府承認特朗普的費用政策在某些領域可能會適得其反。

目前,在科技領域,一些加拿大人正熱切地試圖從美國邊境收緊中受益。伯格說:“我們必須承擔更多風險。我們必須停止客氣。我們必須停止表現得‘太加拿大’。”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