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的“金融核按鈕”被盯上!全球救市王牌正變成白宮的政治籌

關於美聯儲政治化的辯論大多集中在其利率決策的獨立性上。但美聯儲的工具箱裏有一件對全球金融穩定影響更大的“法寶”正重獲關注:美元互換協議。

這些是美聯儲在2008年和2020年等危機時期向其他央行開放的美元流動性管道,堪稱全球金融體系的“急救輸血系統”。當世界急需美元時,美聯儲便扮演最終貸款人角色來維持系統運轉。這曾是毋庸置疑的機制設計,也是市場的普遍期待。

美聯儲與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瑞士央行和加拿大央行這五大央行設有常備互換協議。而曾向巴西、澳大利亞等九國開放的臨時協議早已關閉。

這項工具過去幾乎從不引發爭議,它是防止全球危機時金融條件急劇惡化、美元荒失控的核心保障。

但自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如同其他經濟慣例,這一機制的“純潔性”受到挑戰。它正逐漸從金融工具蛻變爲地緣政治槓桿。

“不再是經濟決策,而是高層政治”

受特朗普政府影響的美聯儲,還會在危機中無條件向外國央行輸送美元嗎?路透社財經記者Jamie McGeever表示,答案可能是“選擇性救助”。當前美韓、美阿關係就是最佳觀察窗。

韓國雖在7月與美國達成初步貿易協議,卻因協議中3500億美元投資包涉及外匯條款遲遲不敢簽字。韓國央行理事一直表示:“外匯互換是高階政治議題,與經濟無關。”總統李在明更警告,若無貨幣互換等保障,韓國可能重蹈1997年金融危機。

與此同時,美國財長貝森特對阿根廷承諾“所有選項”都已就位,包括貨幣互換。他強調對特朗普在拉美頭號盟友米萊的支持將“強力而大規模”。

對比鮮明的是,美國對貿易順差660億美元的第六大貿易伙伴韓國步步緊逼,而對阿根廷卻不惜動用中國財政部外匯穩定基金提供後備方案。

壓力不僅限於新興市場。英國央行和歐央行已要求商業銀行評估壓力時期美元需求,提前謀劃若失去美聯儲支持的應對方案。

政治站隊成隱形門檻

儘管美銀報告強調“只有FOMC或國會有權修改互換協議,行政部門無權干涉”,但現實是白宮正通過多路徑施壓:既要大幅降息,又試圖撤換美聯儲理事,更安插親信進入理事會。

德銀3月報告點破玄機:政府雖無直接管轄權,但可通過“道德勸說與人事任命”施加影響。

肯尼迪商學院研究進一步揭露,2008年和2020年互換協議發放背後,始終存在政治聯盟的隱形篩選機制。論文作者指出:“實證顯示,在控制其他變量後,與美國的政治親密度直接決定獲取互換協議的概率與優先級。”

種種跡象表明,這件本用於守護全球金融穩定的“美聯儲神器”,正被一步步拖入政治博弈的漩渦中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