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資本金要求最高或上調20% 首當其衝的是誰?

據外媒報道,美國監管機構或將大型銀行的總體資本要求提高約20%,具體數額將取決於銀行的業務構成。其中,擁有大規模交易業務的美國頭部銀行可能面臨最大上調幅度

監管機構此舉是爲了加固大型銀行的財務基礎,提高金融系統的抗風險能力,避免銀行倒閉風波重演。

知情人士稱,監管機構最早或將於本月提出改革計劃。美國三大監管機構,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和貨幣監理署預計將就資本規則提出建議並以投票的形式徵求意見,最終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實施。

據悉,新規將監管範圍從資產超過2500億美元的銀行規模,擴大到了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的銀行

與特朗普執政期間採取的放鬆銀行監管相比,此次監管收緊可謂“一百八十度”的態度轉變。銀行可能會叫苦不迭,更嚴格的資本要求結果或許就是,更多的銀行合併以保持競爭力,導致美國人更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新規框架下,銀行的收費服務將被視作一種運營風險,包括因內部流程、人員和系統的缺陷或外部威脅(如網絡攻擊)而可能造成的資金損失,接衝擊摩根士丹利、美國運通等依賴投行和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的銀行

6_2306061200334201.jpg

對手續費服務的收緊,首當其衝的就是消費者。批評者指出,銀行資本要求的相對大幅增加可能會提高消費者的成本,並導致銀行停止提供某些服務。

就如行業組織Bank Policy Institute的高級副總裁兼副總法律顧問Katie Collard所說的,計算操作風險費用的框架“將不成比例地、不適當地”增加專注於收費服務的銀行資本要求,如會產生手續費的信用卡網絡。所以,銀行也呼籲監管機構要考慮不同銀行的規模和業務模式,而非“一棍子打死”。

代表美國最大銀行的金融服務論壇首席執行官Kevin Fromer說:

“提高資本要求是沒有必要的。額外的要求主要會給企業和借款人帶來負擔,在錯誤的時間阻礙經濟的發展。”

美聯儲負責監管的副主席巴爾已經在5月對衆議院明確表明,他認爲資本要求應該更高以對抗金融風險,更好地應對經濟衰退。

美國監管機構認爲目前銀行衡量風險的方式差異過大,需要通過改革變得更加透明

事實上,新框架已於2017年完成,但因疫情原因推遲了實施。現提出的方案還將提議終止一項監管放鬆措施,該措施曾允許一些中型銀行掩蓋其持有的證券虧損,而這也是硅谷銀行崩潰的原因之一。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