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帶跌的股票 又被AI拉回來了

台北時間週四,美聯儲宣佈6月暫停加息併發布季度預測,預測中值暗示美聯儲年內將再加息50基點以抗通脹,使基準利率在年底前上升至5.6%,而預測前值僅爲5.1%。

消息一出,美股最初應聲下跌。但跌勢並未持續多久,標準普爾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隨後反彈收高,連續第五天上漲。

要知道在之前六次美聯儲政策會議日,標普指數在交易的最後一小時平均下跌1%,而這一次,卻在鮑威爾講話之後上漲了0.8%。

市場似乎越來越不受經濟壓力影響。究其原因,人工智能是本次罕見反彈的主要驅動力。數據顯示,當日標普指數約60%成分股呈跌勢,但剩餘的漲幅一如既往地集中在與人工智能主題關係最密切的科技大盤股上,帶動大盤迴升收高。

當地時間週三,計算機和軟件公司在標普指數的主要行業中表現最佳,推動該基準指數連續五個交易日上漲,這是2021年11月以來最長的連漲記錄。今年股價幾近翻了兩番的英偉達,單日攀升了約5%。

事實證明,即使是美聯儲的鷹派劍拔弩張,也不足以將股票投資者從人工智能的魔咒中喚醒。儘管泡沫的警告聲從各個角落響起,但是科技股證明了,自己正在重現疫情期間充當的經濟避風港角色

納指連續第四個月走高,就連這期間的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債券市場對經濟衰退的預感越來越強烈也未能轉移多頭對科技股的迷戀。

賓夕法尼亞州互助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Zhiwei Ren評論道:

“現在感覺宏觀事件並不重要,因爲大家認爲人工智能在改變遊戲規則,考慮到美聯儲點陣圖偏鷹派,我認爲納指會略略下降。但AI主題的巨型股依舊足以支撐其上行。”

的確,AI的中堅力量英偉達、超微公司和博通等芯片廠商股票的反彈直接再次拉高當日納指,收盤上漲0.7%。到目前爲止,該指數今年上漲了37%。如果保持這一漲幅,將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新高。

6_2306151535219761.jpg

不止於AI

這場“科技復興”或始於AI的爆火,但絕不止是唯一原因。這些擁有強大的資產負債表和大量的現金流的大型科技股一向是風險偏好避險時的優選,就如貝萊德策略師Jeffrey Rosenberg形容的,“安全避風港就是大盤科技股”。

今年各大指數的表現與AI息息相關。科技股集中的納指意料之內地創下了一年來的新高,相比之下,標普指數僅漲0.1%,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則跌0.7%,其中最主要的成分股聯合健康集團滑落6.4%,是主要拖累因素。

目前雖然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最近幾周逐漸走高,但仍然遠遠低於去年10月份的峯值,意味著科技股還有著“理想的順風”。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的宏觀策略師Victor Cossel說:

“我們喜歡科技股,因爲科技公司在疫情之初先進入需求上升期,後在2022年率先削減開支,現在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率先出現經營槓桿。”

今年以來,華爾街對美股的未來在看空和看多之間反覆橫跳。可以肯定的是,悲觀因素依舊存在,諸如鮑威爾所說的通脹率仍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而過度緊縮仍可能導致經濟衰退。

股票走高但美債倒掛加深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衰退信號,目前2年期美債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利差縮至3月銀行危機以來最低水平。

6_2306151535255232.png

但是科技股這把“星星之火”確實展露出了燎原之勢,越來越多的策略師認爲AI能對美股後市起到推動作用。高盛集團策略師David Kostin最近在一份說明中寫道:

“人工智能對利潤的潛在推動作用已經擴大了股票的右尾風險。”

右尾風險指的是存在極端高回報的可能性,但也可能導致投資組合或資產在短時間內出現巨大的波動或損失。

Interactive Brokers的首席策略師Steve Sosnick也稱,鮑威爾的表態“不足以澆滅AI的狂熱”

更何況,除了AI以外,市場觀察家們也找到了其他美股走高的理由。例如鮑威爾避免使用“跳過”一詞形容本月暫停加息,暗示7月政策仍然懸而未決,以及美聯儲經濟預測走強,種種因素或許給了美股多頭充分的信心。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