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率都不管用了!全球經濟爲何如此“有底氣”?

在過去的一年裏,世界各國央行以驚人的速度爲通脹降溫,但事實證明這可能還不夠。

儘管利率大幅上升,但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基本保持穩健,物價壓力依然強勁。

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新冠疫情的所產生的“怪異”影響,以及央行加息具有滯後性。此外,緊張的勞動力市場也推動了工資上漲和消費者支出。

消費者的“錢袋子”越來越大?

首先,由不尋常的新冠疫情引發的2020年經濟衰退和隨後的復甦削弱了加息的正常影響。在2020年和2021年,美國和其他國家政府向家庭提供了數萬億美元的財政援助,因爲疫情中斷了正常的消費模式,這些補助成爲了家庭的儲蓄,並未用於消費。與此同時,央行的超低利率讓企業和消費者鎖定了較低的借貸成本。

最近幾個月,家庭和企業繼續大舉支出。家庭動用了他們的儲蓄,而由於與疫情相關的勞動力短缺和鉅額利潤,企業繼續招聘,穩定的收入增長又補充了這些儲蓄。里士滿聯儲主席巴爾金上週對記者表示:

“有很多疫情時期遺留下來的因素在‘抵抗’緊縮政策。”

傳統上對利率敏感的兩個行業——汽車和建築就是一個例子:與疫情相關的半導體芯片短缺限制了汽車的供應,導致急切的買家爲現有汽車支付更高的價格

對於建築行業來說,儘管去年美國獨棟住宅建設大幅下滑,但在過去的12個月裏,建築業的就業人數卻有所增長。推動就業增長的原因是,供應鏈瓶頸延長了完成住宅所需的時間,而美國公寓建設的數量也創下了新高,這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

由於待售房屋數量處於歷史低位,美國獨棟住宅建設最近出現反彈。此前,許多家庭在疫情期間進行了再融資,並鎖定了較低的抵押貸款利率。巴爾金說:

“我沒有完全預料到利率的變化會在多大程度上說服人們不要把房子放在市場上。”

通常情況下,美聯儲加息會迫使負債累累的消費者和企業控制支出,因爲他們必須支付更多的利息來償還貸款。但過去兩年,消費者並沒有過度舉債:第一季度,家庭償債支出佔個人可支配收入的9.6%,低於1980年至2020年3月疫情爆發期間的最低水平。

其次,政府支出繼續支撐經濟增長,緩衝了經濟衝擊,但事實證明,這些衝擊的災難性程度沒有預期的那麼大。儘管歐洲的能源危機使該地區在冬季陷入了輕度衰退,但該地區躲過了一些分析師所預測的深度衰退。歐洲各國政府還承諾提供高達8500億美元的補貼以支持支出。

今年,不斷下跌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讓消費者口袋裏的錢更多了,提振了消費者信心,緩解了政府預算的壓力,從而提振了經濟增長。過去一年,每桶石油的價格下跌了近一半,從120美元左右跌至不到70美元,低於俄烏衝突前水平。

在美國,財政政策今年爲經濟提供了更多動力。聯邦資金繼續從拜登總統2021年批準的大約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一攬子計劃和去年簽署的兩項立法中流動,這些立法提供數千億美元用於促進可再生能源生產和半導體制造業。

“等待掉落的石頭”

另一個重要的觀點是,高利率在經濟中產生漣漪效應、冷卻增長和通脹需要時間,即所謂的滯後性。英國央行於2021年12月首次將利率從接近於零的水平上調,而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分別於2022年3月和2022年7月加息。

據一些人估計,美聯儲前三分之二的加息只是將利率恢復到不再需要踩油門的水平而後三分之一的加息則通過踩剎車減緩了經濟。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在上週表示,這樣的結果是政策限制經濟增長的時間只有八、九個月。

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更是將美聯儲加息5個百分點的潛在影響比作看不見的危險。他說:

“如果你在一年內加息500個基點,是否會有一塊巨石漂浮在頭頂……砸向我們?”

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董事總經理Dario Perkins說,利率上升正在以不明顯的方式減緩經濟增長,比如導致僱主削減空缺職位或公司放棄擴張。他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貨幣政策可能看起來不起作用,但實際上起作用了”。

“最後一英里”是一個難題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一些央行在冷卻需求方面可能做得不夠。例如,歐洲央行本月將其關鍵利率提高至3.5%,但經通脹調整後仍爲負值。

許多經濟學家仍然預計全球未來6到18個月將出現衰退,原因可能是過去累積的加息幅度以及即將到來的加息。

由於有關經濟活動的信號參差不齊,很難判斷各國央行後續的加息幅度。在美國,招聘一直很強勁,但5月份平均工作時間下降,最近幾周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攀升至2021年底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勞工部公佈的CPI數據顯示,能源和食品價格的下跌幫助美國通脹率從去年夏季約9%的40年高點降至5月份的4%。價格上漲幅度已經收窄。今年5月,CPI中只有不到50%的分項價格漲幅超過5%,低於去年的80%。

然而,央行官員們仍然感到焦慮,因爲所謂的核心通脹指標(不包括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降幅要小得多。這些數據往往能更好地預測未來的通脹。

挪威和英國央行上週宣佈加息50個基點,以應對持續的通脹。加拿大央行和澳洲聯儲在暫停加息後,最近恢復了加息,並稱服務業通脹上升,勞動力市場緊張。

總部位於瑞士的各國央行聯盟國際清算銀行(BIS)在週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警告說,所謂的“最後一公里”,即將通脹率降至許多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可能比預期要困難

BIS說,高通脹持續的時間越長,人們就越有可能調整自己的行爲並加強通脹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可能會發現,他們需要造成更嚴重的衰退,以迫使通脹降至他們的目標。BIS表示:

“‘最後一英里’可能是央行們最大的挑戰。”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