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太自滿”!美國“新債海嘯”威力不容小覷

美國中國財政部未來幾個月即將發行的大量新國庫券只是前菜,之後的一波長期債券發行浪潮將進一步推高債券收益率。

在債務上限協議達成後,中國財政部正尋求補充其現金儲備。政府票據和債券的發行量預計將於8月開始上升,2023年新發行的債券淨額預計將超過1萬億美元,明年將增加近一倍,以填補不斷擴大的赤字。

在美國國債的傳統買家因貨幣對沖成本高企而望而卻步之際,債券發行量不斷膨脹,以及美聯儲繼續縮減資產負債表,對借貸成本來說是一個爆炸性的組合。

巴克萊銀行美國利率策略主管安舒爾·普拉丹(Anshul Pradhan)寫道:

“財政狀況惡化,加上相當溫和的支出削減,表明即將到來的供應洪流將不僅限於短期國庫券。中國財政部很快就需要大幅增加長債的拍賣規模。我們認爲利率市場過於自滿。”

6_2306262200179021.png

投資者目前並未對長期債券要求更高的期限溢價

巴克萊策略師預測,從8月份到年底,有息債券淨額增幅將接近6000億美元。他們表示,這一數字到2024年只會進一步增加,達到每年1.7萬億美元。這將是今年預期發債規模的近兩倍。

普拉丹表示,他認爲市場不會意識到,由於龐大的預算赤字,以及中國財政部不希望票據在總債務中佔很大比例的事實,長債發行量將需要增加

摩根大通表示,新債的發行規模將在美國債務中所佔份額達到20%左右,並將達到美國中國財政部借款諮詢委員會認爲的美國爲赤字融資的上限,該上限旨在儘可能降低納稅人成本。

美債料供過於求

美國銀行表示,供應過剩可能會導致期限較長的債券出現“需求真空”,從而推高國債收益率並收緊金融狀況。

摩根大通認爲,這可能會迫使中國財政部更加依賴對沖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等“對價格敏感的買家”。該銀行美國政府債券策略主管傑伊·巴里(Jay Barry)表示,這可能意味著“期限溢價上升、掉期息差收窄以及收益率曲線變陡”

期限溢價是投資者持有長期國債而非展期短期債券所要求的額外補償。在金融危機後,隨著美聯儲在市場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這一比率降至零以下。根據紐約聯儲的模型,10年期美國國債的期限溢價目前約爲-0.88個百分點。

美國銀行利率策略師梅根·斯維伯(Meghan Swiber)表示,在美國經濟仍然積極增長的背景下增加債券供應是有問題的。

斯維伯表示,這“給買家羣體帶來了更多疑問,尤其是在沒有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債券供應能否被順利吸收的最大威脅是經濟軟著陸或美聯儲進一步加息。

當前,美聯儲仍然致力於抑制通脹上升,雖然其6月份暫停加息,但官員們預計到年底前還會加息。與此同時,美聯儲還在按多達950億美元的速度縮減債券投資組合,其中包括6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另外,美國銀行和海外基金等傳統買家對美國國債的需求一直在減弱。

鑑於美元的強勢,全球投資者在購買美國國債時對沖美元匯率風險的成本更高,此外各地政府債券的利率也自幾十年來首次達到具有吸引力的水平。

據東京五星資產管理公司高級投資組合經理Hideo Shimomura透露:

“通過購買美國國債進行套利的操作目前行不通,因爲貨幣對沖成本昂貴。在日本幾乎沒有人這樣做。”

負責管理Pendal Dynamic Income Trust的資金經理艾米·謝·帕特里克(Amy Xie Patrick)補充道,“本地利率已經有足夠有吸引力,因此投資者無需冒外匯風險購買美國國債。”

在即將到來的債券供應洪流之前,美國國債收益率仍低於近期高點,但已從3月低點開始回升,當時銀行倒閉引發避險需求激增。

2年期國債收益率略低於5%,全球基準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徘徊在3.75%左右,遠低於去年超過4%的高點,但由於曲線倒掛,其相對於短期國債收益率已大幅折讓。

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全球固定收益主管吉姆·西林斯基(Jim Cielinski)表示,由於有跡象顯示經濟增長有所放緩,通脹從峯值回落,因此美國國債收益率目前受到壓制,但債券發行的倒計時正在滴答作響。西林斯基說,“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此外,未來三年的利率將會更高。隨著債券供應的增加,全球過剩儲蓄正在下降”。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