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加入

加入這個商品討論後可以 張貼文章、回覆留言.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023年12月18日電)台灣碳權 交易所將在22日啟動首批國外碳權交易,據了解,將 上架來自亞洲、非洲與南美洲等地區,合計超過5萬 噸由黃金標準(GS)等認證的碳權,可望有27、28家 企業參與交易,包含傳產、金融業。 台灣碳交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將於12月22日啟動 碳權交易,首批掛牌碳權來自亞洲、非洲與南美洲等 地區,依據規劃,每噸二氧化碳當量訂價落在5美元 至15美元,初期僅限國內法人購買,預期將有27、28 家業者參與首批交易。 目前已表態將買進台灣碳交所首批國外碳權的業 者,包含中鋼規劃購買500噸,主要用於產品碳中 和;以及多間公、民營金控,購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召開2023年第四次會議】12月18日訊,12月13—15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召開2023年第四次會議,聚焦第13屆部長級會議可能成果,就投資便利化、監管合作、貿易與環境、電子商務、糧食安全、發展等議題進行了討論。中方代表出席會議併發言。(商務部)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匯創達:筆記本電腦三季度背光模組的訂單量正在逐步恢復】12月18日訊,匯創達在互動易平臺表示,公司輸入設備背光模組主要應用於筆記本電腦鍵盤背光,屬於消費電子產品主要部件細分領域。公司筆記本電腦三季度背光模組的訂單量正在逐步恢復,預計隨著需求端有所改善,四季度訂單量有希望出現增長。在消費類電子應用領域,子公司信爲興直接爲傳音控股、榮耀、聯想集團、中興通訊等廠商供貨,並通過向華勤、聞泰、龍旗、福日電子等公司供貨將產品廣泛應用在 OPPO、VIVO、三星、亞馬遜等國內外知名品牌。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A股存儲芯片板塊震盪走低,東芯股份跌超7%,雅創電子、佰維存儲、普冉股份跌超5%,商絡電子、江波龍等跟跌。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港股午評:恆指收跌0.94% 港口運輸股一馬當先】12月18日訊,港股上週反彈,但上週五反映中概股表現金龍中國指數回落。恆指低開122點報16669點,盤中最多跌172點報16619點。截至收盤恆生指數跌0.94%,恆生科技指數跌1.16%,恆指大市成交額489.5億港元。盤面上,港口運輸、教育、煤炭股漲幅居前,新能源物料、藥品、遊戲軟件股跌幅居前;個股方面,東方甄選(01797.HK)漲超15%,東方海外國際(00316.HK)漲超3%,商湯(00020.HK)跌近12%,小鵬汽車(09868.HK)跌近5%,金蝶國際(00268.HK)、比亞迪電子(00285.HK)、嗶哩嗶哩(0962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模因(meme)股票漲勢狂潮可能已經過去好幾年了,但我們仍偶爾會看到一些股票出現類似模因股的走勢。 例如,遊戲驛站(GME.N)本月早些時候公佈第三季度財報之前,出現了類似模因股的反彈。另外,今年其他公司也出現了一陣陣模因股式的熱潮,包括電動汽車製造商Mullen(MULN.O)和芯片製造商GSI技術(GSIT.O)。 2024年將至,模因股票預期會出現怎樣的表現? 談到模因股票,我們就不得不提到AMC(AMC.N)。這家連鎖電影院是最初的模因股票寵兒,雖然它仍然吸引了大量關注,但不再符合模因股票的標準。Wedbush股票研究副總裁里斯(Alicia Reese)表示: “AMC似乎已經失去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港股鋰電池股震盪下挫,比亞迪電子(00285.HK)跌超3%,比亞迪股份(01211.HK)、贛鋒鋰業(01772.HK)跌超2%,天齊鋰業(09696.HK)、洪橋集團(08137.HK)跌超1%。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A股存儲芯片板塊震盪下挫,佰維存儲跌超5%,雅創電子跌超4%,普冉股份、東芯股份、江波龍、恆爍股份等跟跌。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美商務部將四家中國企業移出“未經覈實清單”】據美國政府在《聯邦公報》上發佈的信息,一份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擬於12月19日發佈的文件顯示,工業與安全局修訂美國《出口管理條例》(EAR),將4家中國公司移出“未經驗證清單”(UVL),包括承德奧斯力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Chengde Oscillat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Erzhong Group)、寧波大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Ningbo III Lasers Technology Co.,Ltd.)以及新疆東方希望新能源有限公司(Xinjiang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山西證券:電子行業基本面逐步改善】12月18日訊,山西證券研報指出,電子行業基本面逐步改善,四季度手機拉貨持續。展望明年,VisionPro、AI PC等帶領消費電子新增長極爆發,AI相關芯片需求強勁,對CoWoS、HBM等產業鏈拉動較大。中長期看,國內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進程加速。建議關注上游設備、材料、零部件的國產化,AI技術驅動的高性能芯片和先進封裝需求,以及消費電子復甦帶來的板塊修復和華爲產業鏈投資機會。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