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加入

加入這個商品討論後可以 張貼文章、回覆留言.

【巴西大豆主產區本周天氣較為乾燥,氣溫較低】據外媒報道,巴西作物天氣預報顯示,周二,一股強勁鋒面正在向北移動,帶來分布廣泛的大雨,但這道鋒面過後將變得非常乾燥。下周,巴西中部地區將迎來陣雨,但南部各州需等待更長時間。南部地區的土壤墒情依然非常有利,可以支撐一段時間的乾燥天氣,只要程度不嚴重且時間不過長。整體來看,目前天氣條件仍大體有利於多數地區玉米和大豆作物生根。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巴西大豆主產區本周天氣較為乾燥,氣溫較低】據外媒報道,巴西作物天氣預報顯示,周二,一股強勁鋒面正在向北移動,帶來分布廣泛的大雨,但這道鋒面過後將變得非常乾燥。下周,巴西中部地區將迎來陣雨,但南部各州需等待更長時間。南部地區的土壤墒情依然非常有利,可以支撐一段時間的乾燥天氣,只要程度不嚴重且時間不過長。整體來看,目前天氣條件仍大體有利於多數地區玉米和大豆作物生根。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商品收盤】商品期貨中漲幅前三的品種為:燃料油2301漲5.60%、棕櫚油2301漲4.28%和滬鎳2212漲4.01%;跌幅前三:玉米2301跌0.70%、蘋果2301跌0.55%和苯乙烯2212跌0.49%。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供應擔憂影響 CBOT農產品全面上漲   【近期事件】 11/2晚上10:30公布乙醇產量及庫存報告 11/3晚上8:30公布10/21-10/27出口銷售報告 11/4公布作物乾旱報告、10月份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 11/5凌晨3:30公布CFTC持倉報告   【農產品】 小麥: 黑海出口不確定性,加上美國及阿根廷小麥生長狀況令市場擔憂,導致1日小麥12月份期貨價格上漲2.3%至每英斗902.50美分。   乾旱的天氣打擊阿根廷小麥產量後,阿根廷政府或將府宣布允許小麥出口商推遲原先的發貨。 乾旱的天氣也阻礙了美國冬小麥的生長。美國農業部週一盤後公布的作物生長報告表示, 冬小麥的生長良率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 美中期趨勢西北多雨、東部偏暖
上圖為 30 日平均高度場的趨勢,藍線為低壓、紅線高壓。通過系集模式的預測,未來 30 日,傾向是日本東部出現低壓、阿留申群島一帶出現高壓的型態,對北美來說西部地區更容易出現抬升氣流,使得雨量相對偏多,主要降雨區域可能落在美西延伸到中西部、五大湖地區。而美東則是傾向更多的壟罩在高壓之下,因此溫度上來說是相對偏暖的,也因為氣流沉降的關係,降雨機會相對來的少。 ...
觀看完整圖文報告
【美玉米期貨收高,尾隨大豆和小麥升勢】據外媒報道,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期貨周二收高,交易商稱,受助於大豆和小麥期貨漲勢的溢出效應,以及烏克蘭穀物出口前景的不確定性。12月玉米合約上漲6-1/4美分,結算價報每蒲式耳6.97-3/4美元,但陷於周一的交易區間內。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黑海出口的不確定週二性持續刺激農產品價格上漲。

業內人士表示,若俄羅斯暫停參與出口協議,保險公司將不再為黑海出口的貨物提供保險。

週二黃豆價格的上漲,受美國收成即將結束、對中國出口銷售的希望、以及巴西供給的不確定性所推動。
通往巴西第二大穀物出口港巴拉那瓜(Paranagua)的道路受到落選的總統候選人波索納洛支持者的抗議人群封鎖,市場擔憂會影響巴西黃豆出口。

週二小麥期貨走高 ...
觀看完整圖文報告
【商品夜盤快報】截止23點,商品期貨收盤播報:苯乙烯2212跌0.95%, 玻璃301跌0.52%, 純鹼301跌0.26%, 玉米2301跌0.03%, 玉米澱粉2301漲0.17%, 甲醇301漲0.36%, 乙二醇2301漲0.45%, PTA2301漲0.67%, 紙漿2301漲0.68%, 豆一2301漲0.79%, 螺紋鋼2301漲0.81%, 白糖2301漲0.99%, 低硫燃油2302漲1.09%, 熱卷2301漲1.11%, 瀝青2212漲1.14%, 焦炭2301漲1.26%, PP2301漲1.27%, 塑料2301漲1.34%, 豆二2212漲1.39%, PVC230 ...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秋收全面告捷】據財聯社援引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消息,目前,除個別玉米冬收地塊外,黑龍江省秋收生產全面告捷。據了解,從農情調度看,截至10月31日17時,黑龍江省農作物已收穫99.9%。其中糧食作物已收穫99.9%。黑龍江省是我國第一產糧大省,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18億畝以上。近年來,黑龍江省不斷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業科技化水平,黑龍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糧食總產量由2016年的1483.2億斤增加到2021年的1573.5億斤。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截至10月31日,全省糧食作物已收99.9%,除個別玉米冬收地塊外,全省秋收生產已全面結束。從專家測產和農民實際收穫看,水稻、大豆、玉米單產有望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央視新聞)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