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擴充中國綠色融資和債券等團隊。(路透)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昨日發布「資產管理百人問卷」調查報告。通過調研資管業投資高管、宏觀研究等百餘名資管專家,該報告深入剖析下半年投資形勢,探索資產配置共性策略。報告顯示,受訪資管人士對權益市場最看好的領域包括:人工智能、「中特估」、高端裝備製造和新能源。債市方面,從配置角度看,下半年最被看好的投資品種是:超長期利率債、高等級產業債、銀行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上證報)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基金投顧往往對基金有更深入的了解與研究,也被業內稱為「基金買手」。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多家基金公司旗下投顧組合調整了持倉,部分基金投顧組合加倉了新能源、醫藥相關賽道的基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顧組合的銳度。(上證報)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今年以來,市場行情極致演繹導致基金業績分化。部分重倉人工智能(AI)板塊的基金「霸屏」業績榜,不過也有部分沒有重倉AI板塊的基金業績突出,例如南華豐匯混合、紅土創新醫療保健,今年以來淨值增長率均超20%。業內人士表示,7月或將成為基本面與政策的重要觀察窗口期。市場未來或仍將回歸景氣主線,短期內建議關注半年報業績向好的方向。(中證報)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據公告估算,今年以來地方國資入主A股民營上市公司的資金規模已達百億元級別。在國資挺進的過程中,一方面「組合拳」交易模式升級,體現出穩定新晉控股權、進而鋪路業務升級的意願;同時,「平台式投資」成為絕對主導模式,多數被訪者認為,上市公司正在成為國有資本重要組織形式和「管資本」的重要載體,背後體現出國資控股與保持活力之間的新權衡。國資入主並非單線前行,部分代表性民營資本也在國企改革中擔綱主導性作用。地方國資與民資一道,在資本市場實控權變更曲中演繹着並行樂章。有業內專家提醒,民營資本與國有資本對經濟波動的敏感度不同,對於民資而言,如何在資本出清的同時實現信心重振,仍是挑戰。(證券時報)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今年以來,權益市場震盪調整,公募基金清盤也在加速。結合歷史數據觀察,基金清盤數量與市場行情存在一定的關聯,市場行情偏弱時基金清盤數量也相對較多。今年以來,清盤基金數量僅次於2018年同期水平,其中,權益類基金產品成為今年的清盤主力,占比75%,創歷史新高。從數量來看,海富通基金、浦銀安盛基金、申萬菱信基金等9家基金公司清盤產品數量均不少於5隻。有業內人士認為,基金清盤有助於投資者止損,同時也有利於基金公司減負並將資源集中到優質產品的運營中,應正常看待。(證券時報)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生豬養殖全行業虧損已持續數月,產能去化仍未見底。據目前已披露的2023年月度經營數據,多半養豬上市公司上半年累計銷售生豬同比均出現顯著增長。截至7月12日,國內生豬出欄均價已跌破14元/公斤。豬價持續低迷背景下,上半年生豬養殖行業上市公司業績或整體承壓,行業寄望四季度傳統旺季需求拉動市場回暖。(證券時報)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復星國際2026年5月到期美元債勢創4月17日以來最大跌幅:截至北京時間07:00,該公司5%債券每1美元跌3美分,至72.9美分。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近日,在市場持續震盪調整之際,博時基金、招商基金、銀華基金等多家頭部公募陸續舉辦2023年中期策略會,探討下半年的投資方向。從多場中期策略會傳達出的觀點來看,頭部公募對下半年投資依然持樂觀看法,有觀點認為下半年投資趨勢或優於上半年。另外,下半年市場投資風格有望從此前的「一枝獨秀」演變為「百花齊放」,多個行業板塊的投資機會受到關注。(中證報)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
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董事會主席:公司產量料將從2024年開始恢復。
觀看完整精選文章